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作者: l宰予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04:03 被阅读48次
    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的阅读已告一段落,现已完成通读,正在补写读书笔记。我很认同不拿笔不读书,之所以这样先读后写,正是因为我情绪不稳,内心浮躁,心有所待以至于方寸大乱。

          于是,就像第一段所写的文字一样,前言不搭后语,明明想写读书的思考,却非要表达一下自己读书状态。真到不能再真,就是假了。反之亦然。同理,乱到不能再乱了,反而顺达了。我现在正是这样的状态,明明已经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竟写一些自己都看不上的文字,假装着洋洋得意走上T台,很自知已成笑柄,却仍要昂头前行。一般人就会说:哎,何苦?!我告诉你:其实,不苦,很有趣,那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是一种孩子式的修行。所以,乱了就乱了,更乱一些又何妨? 物极必反,所以今夜好像顺达了。真正原因是睡多了。

            进入正题,我做笔记三页,就写不下去了,原因是对一个词语“文化”产生了疑问。何谓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什么?

            何谓文化?百度一下,你比我知道的多。我不想复制粘贴,所以不赘述。可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绝对不是为高大上而附庸风雅。王荣生博士认为: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程红兵老师在《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课改的成功》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朱自清先生说:经典(文言文)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余秋雨老师,虽然没说文言文的事情,但是却写了一本书《何谓文化》。所以,我们如果都不清楚“文化”的涵义,又如何谈上课我要怎么做才是在传承文化。

    一、课标告诉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的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汲取民族智慧。

            综上所述,似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

    二、王荣生告诉我:

            王荣生教授: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1、文言即是文字本身就是文化。2、文言和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3、文言文记载着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王荣生认为这不是主要的方面。)4、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

    三、我比较所得:

          课标所述与王荣生教授所述,比较发现:王荣生教授把课标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转化为具体的四点。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24,民族智慧主要体现在13。

    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四、我追问所得: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什么?

          竟给自己出难题,一个小老师竟瞎追问!但是问题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我能够控制的。网上拷来的信息量太大,我无法依依考究其出处,所以只好挖空书箱,我最终找到几本书似乎可以初步解决我的问题。一本是1925年初版,1979年再版的郭沫若的《文艺论集》;再两本是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和《中华文脉》;最后一本是南京大学出版,闻钟主编的《汉字的故事》。

    1、郭沫若的《论中德文化书》这样写:

    “我国的古代精神表现得最真切、最纯粹的总当得在周秦之际。那时,我国的文化如在旷野中独自标出的一株大木,没有受些儿外来的 影响。我国的儒家思想是以个性为中心,而发展自我之全圆于国于世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待言是动的是进取的。便是道家思想也并不是不进取的。老子的无为清静说为后人所误解,认为与佛教思想同科,实则无为二字并不是寂灭无所事事,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积极精神。我们试把“为”字读成去声,便容易得其旨趣。人类的精神为占有欲望所扰,人类的一切烦乱争夺尽都从此诞生。欲消除人类的苦厄则效法自然,于自然的沉默之中听出雷鸣般的说教。自然界中,天旋地转,云行雨施,漫无目的之可言,而活用永远不绝。人能泯却一切的占有欲望而纯任自然,即人类精神自能澄然清明,而人类的创造本能便能自由发挥而含和光大。”

            我只能说,教授专家们一言半语的引用不如我成段的摘抄,至少这是作者的本意,不是断章取义。对于中华传统精神和儒释道思想,我个人比较喜欢郭沫若先生的解读。

    2、读余秋雨先生书所感:

          平常课堂,我用的比较多的就是余秋雨先生对于文化的解读,他一直在找文化的共性和传承,这体现在他的《何谓文化》和《中华文脉》里。

            他的书中有很多文人及作品的解读与现在教材比较同步,所以平常用的多。但是,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观点不很鲜明,也许这就是文化吧。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东西,找它的共性与传承很难,所以不很清晰吧。也或者我愚钝没有看明白也是有的。因为那时我看中的是他书的实用价值而非对于概念的深思。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书需要重读。

          今夜重翻,发现他的观点与郭沫若先生的是比较一致的,是一种比较具体的解读,所以,一个问题三本书一切都通顺了。

    3、《汉字的故事》读后感:

            这是本小学课外读物。我读它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古人的智慧。创造是什么?创造源于什么?我在想小学老师会怎样去引导孩子看这本书呢?背下来,还是知道即可?如果不去引导思考,那么孩子能学到什么?不要说小学生不懂,对于吃的事情,我家两岁孩子的脑子,有时比我转的快。其实,学生脑袋的慧愚取决于他的兴趣。

    结尾:

          总之,我还是没有说清楚何谓中国传统文化,何谓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但是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希望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所突破。

          我其实在思考的过程中还想到了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不叫政治革命或者就叫大革命,非要加上文化二字呢?是因为文化大革命不是要颠覆政权,而是要对每个人进行精神和思想的钳制,“万人一心”。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也许不能摸准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但是至少我知道不能做什么。

    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札记6——有关“文化”一词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zu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