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就是复述你所学到的并理解到的知识并要听者理解。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学习没有必要复述,我自己知道,学会就可以了。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学会了是自己的,不想别人知道这些知识,因为复述出来别人就知道了,所以不愿意分享给别人。
外国曾经也做过一个调查,“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是立刻放下它去找下一本书,还是对书的核心思想重温和整理一遍?”这是一个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
该调查覆盖了中、高校学生,白领和企业管理层等60万人。结果显示,43%的人读完一遍就扔在一边不会再看;21%的人呢把书放到一个醒目的位置,告诉自己有想不通的地方再回来翻阅,但也就想想而已,隔几分钟就忘了;20%的人会做温习读书笔记的工作,将有用的知识整理出来;仅有16%的人能抽时间将书中的知识以复述的方式强化认知。
由此可见,不愿意复述是很多人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并不知道复述有什么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着人们最终的学习效果。
复述的作用
复述可以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复述的时候你会回顾刚刚学的内容,经过梳理,强化和初步形成知识系统,转化为长期记忆。
复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你会沿着自己的学习思路和知识的逻辑又走一遍,对知识点的要点、立论和逻辑体系的认知更加明确,理解也更加深入。
复述体现了更加主动学习。将复述加入到学习计划中,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能。
复述的阶段
如何进行完整的复述?总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凭印象复述。
将自己记得最清楚的内容,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讲述出来,主要的观步,特别的案例等等。复述完后,可以回过头看看刚刚讲的内容有没有出错,整理这些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和对比。
第二个阶段,复述中提出问题。
第一个阶段就接着做第二个阶段,不需要隔几天,这时你拿一张纸,将刚刚复述印象最深的知识点写出来,这个阶段的复述不仅仅是重温你刚刚学过的内容,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们与自己过去已知道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对比,怀疑,分析,看能否用自己的逻辑很好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如果不能,要针对这些知识点提出新的问题,写下为什么。你要解决这些为什么,才能把知识变成你自己独有的智慧,并且成功地输出给别人。
第三个阶段,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观点。
这个阶段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通过所学的内容复述,一边说一边对比检查,把自己的观点加进去,实现新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衔接。
经过这三个阶段,能够检验自己是否对自己掌握,能否学透,通过提问和加入自己的观点,可以很好地对知识理解,有效将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