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黄帝告诉我们说养生要养真元,其实养生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修身”!
《礼记》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所以对于君子而言,要想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便是修养自己的品性德行。只有将自我的品性德行修养到了极致,才能以德度人,以己服人。
所以翻开古书古训,里面有各种各样出名的或者是不出名的古人们撰写的如何修身修己的文章,这些文章伴随着年月流传至今,也让他们名传了后世。
只是这“修身”一说,实在是很宽泛。有的人修德,有的人修自身品性,有的人修待人处事之道,也有的人修养自己的身体,避世之外。
在学医之初,我的师傅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习医先习德”。师傅将他的德行与医术一点点渗透到我们平日的交谈与治病的过程当中。所以及至今日,不管我们的医术如何,我们心中也都牢牢的记着“习医先习德”。
那么,在如今这个社会当中到底何为自身之德呢?
我的理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争不抢,不攀不比,不妄议是非”。
我们总是能在充斥于我们耳目的文章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所以慢慢地,我们也就相信了,我们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环境当中,我们也相信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十足的“看客”。在彼此的交往之中都多留存了好几份并不真诚的心思,十足地诠释了何为“面和心不合”。也许这些言论看在你的眼里略显刺目,不过也着实是说出了实情而已。
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人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这份忙碌不止是忙着工作生活,也忙着觥筹交错;不止是忙着赚钱养家,也忙着东长西短。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忙碌之中,不止是心疲乏了,就连自以为年轻不过的身体也跟着疲乏了。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有这样一段话: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段话想要告诉后人的就是,法道清净,精神内持。若能做到不管外界纷扰,不跟外人攀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好看,也不攀比吃的食物是不是美味;不因为不如别人而不开心,也能从自己的生活之中找到已存在的乐趣。
《老子》当中有这么一句话:“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并不是我们拥有了多少东西会让我们快乐,而是心里为了一些事情知足那才是真的知足。
所以在我看来,这便是修身最先应该修的地方,知足而常乐,只有心里欢喜了,身体才不会出问题。因为怒喜思悲恐都和我们的身体有着关联,这其中尤其是怒思悲(也就是没事儿总生气、没事儿想太多,没事儿总伤春悲秋)对我们身体的损伤最为严重了。
文/小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