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a0230ff2ad86f3c4.jpg)
暴雨不终朝,没事的,过一会儿就停了。
人人心里这么想着,吃饭的男人多喝两杯酒,朋友家小坐的女人多聊几句,意态闲闲等雨停。
两小时过去,雨势丝毫不衰,终于等不下去,只好各谋出路,顶风冒雨回家。
到底还是要回家,越是在风雨中,越觉得非回家不可。
指望老天爷大发慈悲风停雨住,终归是指望不上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通常在今天,会想起的是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有了牧童遥指的动作,有杏花村前途在望,路上行人的“欲断魂”倒显得没那么沉重了。
谁料汕尾的天公听厌了年年今日的这一句,换了块布景,“泪飞顿作倾盆雨”才是真实写照。
三年疫情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多少伤逝痛彻心肺,多少遗憾几欲断肠,多少愤懑不解多少荒谬绝伦……
死者长已,生者暂寄,又有几人若毛泽东气魄,仍有余力“飞泪”?
更多的泪,默默,脉脉,漠漠,终于化作水沫微尘,没没无痕迹了。
我总以为潮汕人家的清明节是某种格外神圣严肃的存在——过年不回家团聚都可以被允许被理解,清明时节,男丁是必定要回乡祭扫的,先人必定是被无条件礼敬的。
渐渐发现并非如此。
和别的地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请不到假回不了乡,那也只有不回,总不能因祭祖而失业;
反目成仇的父子兄弟,就算一起站在了先祖坟前,该吵架该瞪眼该无视,还是照旧;
集资重建祖屋祠堂,大家都盼望祖先保佑,也都乐见别人多出钱出力,并非各个踊跃向前。
天下事,但凡关乎人性,哪有新鲜事。
所以清明节,当然与任何一个节气和节日一样,无论如何关乎逝者,终究还是落脚在生者。
是生者在寻求庇佑与慰藉,是生者怀思,放不下念想。
是生者借机聚首,彼此问候,是生者需要一条根系让自己免于悬浮虚空。
所以年年清明,雨纷纷也好雨倾盆也好,断不断魂都好——
亲人与祖先在那边,我们在这边,在怀想追思中有所触动和领悟,便不失灵台清明,可堪告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