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个一篇去年自己写的东西,没写完故事有了结尾却迟迟没有去写结尾。我想,写到后面,我还是怕啦,怕再次面对那样的结尾。整篇下来,也感觉自己写的很糟糕,我是理科生,写不出那些很美的句子,更驾驭不了一个好故事。所以都只是一种直白粗俗的表达。只是,过去那么久,我想整理出电子稿,然后给他写上一个结尾。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吧。不然,总不告诉自己已经结束了,也就不会有开始。一直说的那句话嘛“不会忘记,但也不必记得”。所以,就结尾吧。
序:
你过的好吗?除了想你,我一切安好!
初二与你相遇,而现在已经大二了。七年之痒的第七年。前前后后经历的太多,似乎也遗忘了很多。每一次回忆都是对过往记忆的一次修改。最后,所有的记忆都变得面目全非。可还是会在某些时刻,忍不住的就回忆起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那时的年少时光。
初二:
初见的情与景早已忘记在后来悠长的岁月中。只是后来的后来在她人的转述中听到你对于那天的回忆。才醒悟,原来,第一眼我就已经是那个笨笨的傻子了。
后来,你自己对我说“你不知道,那天我在补物理作业,然后往旁边一看,你就那样呆呆的看着我,我就在想,这么傻的人还能来上学。后来听同学说才知道,原来你数学那么好,可真是没想到啊”
是啊,真是没想到,七年,多的是没想到。多的是安静,多的是遗憾。不是吗?
与你熟络大概是从那晚的停电才开始的吧。初二的两个小孩还真是奇怪,虽然隔了一个走廊,好歹也算同桌,竟然一直都没说话,小时候的自尊心啊,还真是强。
那晚的停电让我在以后每每遇到停电都会微笑,还有那月亮。只是后来停电的次数少了,眼睛也近视了。
那晚停电,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依然要求自习。而更惨的是商店的蜡烛被抢完,我有你没有。所以只能将桌子靠过来与我共用一根蜡烛。
我们的交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记忆中都在做作业。“你……你叫陈剑军?听说你数学很好啊,你是怎么学的啊?我数学可差了”这应该是第一句话吧,因为那时候没人会夸我呢。或者说没有我在意的人夸我。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陈剑军,我觉得那时候的陈剑军啊,真是够优秀,真是够自卑,真是够努力啊。一句“不似少年时”也是满是悲哀与无奈。那时候成绩优异温尔儒雅的我啊,一次也没被父母夸过,一次次的施压。真的让我不敢有半点青春的叛逆。而这句话于我的意义,突然有个人夸我了,小鹿乱撞般
而那晚也就从这个开始,互相自我介绍,学习方法的讨论,东扯西扯的聊天。下课时,看到窗外,月亮出来了,落在地上开出了花。还真是好看呢,后来多少梦都被那花装饰着……
而我们也从此开始熟络,抄作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在《那些年》里沈佳宜帮着不用功的柯景腾,而在《最好的我们》里,余淮也在帮着耿耿。似乎那些故事里都是一个笨一个厉害,就如我们一样。但我没帮你学习,也没和你在一起,唯一相同的是我也喜欢你。而在我们中最多的场景是我上课睡觉你上课听课,我下课做作业你下课玩,然后快交作业赶快抄我的。
最近又刷了一遍《那些年》注意到一个镜头:午休的时候,柯景腾在害别人,沈佳宜趴在桌上睡觉,偷偷的看着他。似乎在记忆中也有那样的东西,大家都睡着,你在抄写作业,我看着你。如你我第一次见面时那样。我不知道这个记忆是我意想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直温暖着我,在很多和夜晚都安慰着我睡去。还好,还好思念无声,怕你震耳欲聋。
你总喜欢问我,“你成绩怎么这么好啊,你是怎么学的。老看你睡觉”。而谦虚总在此时开始作怪,所以回答永远是,“我成绩也不是很好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学的”。现在回头看其实很清楚的。我每个睡觉的课堂都是讲解题目的课,这些题目我都做完了,而且都会。或者是讲新知识点,但我也都自学清楚了。只有在做点题目就可以了。其实初中的东西还不是那么难,多做点题就差不多。可你听课听不太懂,作业自己不做,所以也就有了点差距。可我没做余淮也没做沈佳宜。直到多年后的聊天中,你依然会说,那时候我那么贪玩你也不管管我,教教我。真后悔初二一年就这样玩过去了。
亲爱的,你可知道,初二一年对于我来说是最美好的一年。那年,我遇到了你,那年,我阳光了很多,也是那年,我开始失眠了。如海子所言:“我不能放弃幸福,或相反,我以痛苦为生。”我无法理解海子说这句话时的感觉。我只能从字面理解。我痛苦却也快乐。亲爱的,你说你最不想回到的就是那年,而我却真的喜欢出现在后来无数夜晚的那年。亲爱的,你可知道,我真的不敢去教导你啊。我胆小,自卑。那时,怎么可能有那样的自信去教导别人呢。所以,对不起,虽然你后悔。但我真的喜欢那年……(未完待续)
听说喜欢一个人从眼睛一下就可以看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