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天地无穷尽,人力有穷时。”
天地的寿命无穷无尽,而人之寿命终究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百年人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是“荒冢一堆草没了”罢了。
一代人告别一代人,一代人又送走一代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构成了这漫长的人类历史。
人,终究是要离开的。就跟艳丽的鲜花一样,终究是要枯萎的。正如古人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归去的同时,也是新的开始。在一个家族当中,老一辈走了,中年一辈成为了老一辈,年轻一辈就成为了中年一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轮回”。
老人和长辈,如果大限将至,老天会降下这几个预兆,亲人们要留心了。
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再有遗憾。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论这使命是大,还是小,只要完成了,那就离归去不远了。
大人物的使命,是为了推动历史的发展,让这人世间变得波澜壮阔起来。精英们的使命,是为了推动某个领域的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普通人的使命,则是为了养家糊口,将孩子养大,送老父老母离开,那他们就可以收队了。
也许,你会觉得普通人的使命太平庸,没有大人物和精英们的使命这般轰轰烈烈。事实上,在死神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优秀或者平庸,只是世俗的说法。在天地面前,其实所有人都算不得什么。只要人们完成自己的使命,就算符合天道了。
精英也好,普通人也罢,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别让人生留有遗憾。
二、突然间“预知时至”,感受到命数的衰退。
在佛家当中,有这么一个说法,预知时至。大致意思是,老人在离开的前几个月,或者前几个星期,就会感觉到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有一位老人,已经搬到大城市住了二十年了。突然有一天,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老家居住,一住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他就走了。
在老人离开之后,子女们才恍然大悟,父亲之所以要回到老家,就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快油尽灯枯了,想回家看一看,叶落归根。
据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离开之前,也跟孩子在花园散步,谈谈家庭的琐事。不久后,感觉到腿麻的曾国藩,就端坐在椅子上离开了。
“感觉”这种东西,那是不好说的。正如南怀瑾大师所言,古人功夫很好,修养不错,基本何时离开,他们都能感知得到。
人,就像是蜡烛,终究有燃烧殆尽的那一天。走向终点,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
三、卧病在床,梦到故去的亲朋好友。
有科学家做过一个“濒死实验”,得出了四个结论。
首先,人们会发现自己飘了起来,灵魂离开了躯体。其次,人们会发现自己走入到漆黑的隧道当中,前路逐渐出现了光亮。
第三,隧道的尽头,竟然站着故去的亲朋好友,他们穿得光鲜靓丽,仿佛在迎接后人一样。第四,跟隧道尽头的光融为一体,回归到自然当中。
对于第三点,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即将离去的人,会梦到故去的亲朋好友呢?这就跟当事人的潜意识和记忆有关了。
老人临终之前,以往的记忆都会被大脑抽取出来,形成一幕接一幕的影像,就跟幻灯片一样,在他们的脑海中放映。
所以说,老人卧病在床,梦到故去的亲人朋友,或者对于年代久远的事儿,记得特别清楚,其实很正常,跟大脑和潜意识有关。
四、看清楚个人的命数,完全接纳内心的自己。
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剧本。有些人的剧本比较长,有些人的剧本比较短,有些人的剧本比较复杂,有些人的剧本比较简单......
这如同剧本一般的人生,让无数人都感觉到迷茫。当然,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他们是不迷茫的,因为他们看清楚了此生的命数。
其实很好理解。在演戏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演员,不知道剧本如何安排,也很正常。等演戏结束,从演员的角色中跳脱出来,那我们就知晓完整的剧本了。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言,我们都领着不属于自己的剧本,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一生。
这人生的剧本,也许是老天安排的,也许是命运之神编撰的。只不过,人生如戏,又有谁能改变这既定的现实呢?
人活到最后,之所以会完全看透,既是为了跟岁月握手言和,也是为了接纳内心深处的自己。等认清楚自己后,这身皮囊,自然就失去意义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