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58299/c2ea7ce6009b6a5b.jpg)
1896年6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取得在东北的筑路权,不断对清政府进行侵略扩张。
1898年8月,中东铁路在今扶余市陶赖昭镇开始动工,1901年哈尔滨至陶赖昭段全部完工并试运营,这座铁路桥是由24孔30米跨度上承钢板梁、4孔60米跨度下承钢衍梁组成,铁路桥全长987.43米,桥梁是钢铁架构,桥梁上建有16个桥墩,这些桥墩取材于长白山长条大青石,历时四年十一个月,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是沙俄侵略中国东北、为夺取中国东北三省物资而修建的铁路。
中东铁路北接哈你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抵大连,陶赖昭是扶余市境内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上的重要折返站,陶赖昭松花江铁路桥是南满支线上一座非常重要的铁路桥。
1936年苏联将长春至哈尔滨段的铁路管理权转让日本,1937年日本撤销了“治外法权”,铁路附属地由伪满洲国统一管理,陶赖昭自此也落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中。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战争中这座大桥被炸毁,有9孔钢梁炸落水中,4个桥墩墩顶被崩落,第15号桥墩水面以上被炸成缺口,16和17号两桥墩沉井基础被损坏。
1948年8月1日,抢修战斗正式开始,数千名战士、铁路职工和农民都参与进来,经过了84个昼夜的奋战抢修,克服了技术和高强度奋战的重重困难,1948年10月24日,陶赖昭松花江大桥胜利通车,并举行隆重的通车庆典。陈云同志在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通车庆典上发表重要讲话,称“松花江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8299/e856291598ae09fd.jpg)
1948年10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机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电影《桥》是以陶赖昭松花江大桥为原型,展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铁路桥梁抢修之战。陶赖昭松花江大桥为夺取辽沈战役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3年8月22日18时,这座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桥光荣退役,但昔日大桥的雄风依然让人肃然起敬,这座桥是一座历史丰碑,记录着当年铁道纵队战士和铁路职工为历史作出的卓越贡献。
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这座桥的两侧建有两个桥头堡,一共有三层高,2006年这两座桥头堡被炸毁了,现在我们从废墟中依然可以看出这两座战争年代修建的桥头堡的墙壁非常坚硬、牢固。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8299/0d39954c13fdb269.jpg)
在历史上,中东铁路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历史遗物,是中国的一条屈辱线,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野心的物证,中东铁路线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铁路交通线,这座桥对沿线的经济政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8299/e87803bdd69c4a1d.jpg)
陶赖昭松花江铁路断桥遗址记载着那些从未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英烈故事,对这座桥的保护和开发,是红色旅游对于时代的重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爱国教育的传承,对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