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班 陈文熙
在看过这么一篇新闻过后,心中自是思潮澎湃。文章的老太有对有错——对的是她能在紧要关头伸出援手,及时帮忙救助倒地的司机,错的是她不懂得礼让,为了司机的一点小失误而与他和乘客们吵架。她是对亦或是错我不加以回答,我却认为她至少应懂得宽容与礼让。
造成改事件的事件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妇的不懂礼让。仅仅因为司机被恶劣的天气干扰这一无可避免的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小失误就一直破口大骂,就连前来劝说的乘客也照说不顾,是否为不懂礼的表现呢?她在紧要关头救助司机无可争辩,但如若不是她的不讲礼仪,不肯让步,又如何会耽误了乘客的时间,甚至伤害了司机的身体呢?
礼让是人自身修养的体现。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也许不懂得用犀利的文笔当做武器,他们也许不懂得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他们却有着广阔的胸襟,肯礼让于他人,这已然足够。就如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人们或许不知道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或许不知道他是孔子后代,但却一定对他的礼让耳熟能详。“不学礼,无以立”。立人之道在于学礼守礼,只有善于包容他人的过错,才能人这一独特个体的光辉与魅力。
礼让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一句“没关系”似是白开水般平白无奇,却让听者感觉如饮甘露,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如同事件中的老妇,倘若她能在司机道歉时莞尔一笑说句“没事”,那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杯暖茶温暖了司机的心了。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同时双方的联系加深,我们也会交到更多朋友,收获无价的友谊,这一座座桥梁的搭建的根基不过是一声声的原谅罢了。
礼让是社会和谐运转的润滑剂。社会是由每个人共同组成的,不仅仅是其个体,更是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人们互相不容的社会只会逐渐走向混乱,引起不断的冲突甚至战争。“礼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一内容引导着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着人人互爱,互相礼让三分的氛围,构建着和谐友善的社会体系,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品质。
正如爱默生所说“良好的礼貌是以微小的牺牲组成”,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博大的胸襟,去牺牲自己的极少去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人与人联系的加强,社会的和谐运转,这便是礼让的魅力所在。正因如此,礼让三分又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