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不是诗真性

作者: 今思迟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09:40 被阅读44次

    昨晚给老师表扬了下下。

    是在芸社诗词讲座第四课上。

    本来我们这些“混听生”是没资格得到老师点评作业的。

    但这次玩了个现场游戏,要求写一副诗钟。诗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

    当晚也点香为限,大概是五分钟吧。要求上联说“石头”下联讲“庄子”,但绝不能出现这些字眼,这有点类似灯谜了。

    “石头”我一下子想到《石头记》,即《红楼梦》,但不敢去试。后来证实许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也可以。

    灯谜里常以“三生”扣“石”,所以我去想“三生石”,还有“望夫石”的说法,便谋得上联为:

    三生望断天涯路

    (“望断”便是由“望夫石”化来)

    接下来要编关于“庄子”的下联了,奇怪,我却没有一下子想到庄周梦蝶的典故,白让我还看了一部《庄生》的话剧。不过现场作文,因为是点香限时,你不知道确切的什么时间就到了,所以容易脑筋短路吧。

    于是去脑海里搜索庄子写了什么,好像有《逍遥游》《秋水》,便写了下联:

    再叹逍遥秋水篇

    初稿写完,就可以回过头来斟酌全篇。便感觉“叹”与“生”不大好对,于是改为:

    不世逍遥秋水篇

    再细化下去,又觉“逍遥”二字对“梦断”也不好,且“逍遥”是个连绵词,就另想一个连绵词来代替“梦断”,便想到用“寥阔”(但它是不是连绵词呢?此时反犹豫了),于是最终凑成如下诗钟:

    三生寥阔天涯路

    不世逍遥秋水篇

    想了想,还是借了旁边女生的半页纸一枝笔,手颤颤地抄了交。

    竟然被评:不错。

    (据录音,老师是说:……它是讲三生石,有种石头叫三生石,是讲爱情之石。非常好。“秋水”是《庄子》的一篇,“逍遥…游”是《庄子》另一篇,但语带双关。”)

    相较于格律上的要求,这方面较容易做到,但是进入诗的内容,就不好把握了。昨晚,老师提到一个说法很好,是针对“硬对”而言的。硬对,就是每一个字、词、以及词组的结构,甚至格律上,完全没毛病,但是上下联的关系就是给人不搭的感觉,更有甚者,出现了“无情对”,比如:

    别来明月梁空满

    归去英雄林则徐

    老师设问一下谁的无情对写得最好,答曰:机器人。

    关于避免“硬对”,老师是这么说的:

    你看到一个上联,不要急于按字面(“语言”)上去求对句,而要由上联去想象它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会自自然然地引发什么其他的画面联想呢?有了这个新唤起的情景,再把它组织成文字(“语言”),这样写出来的下联,才是和谐之对,不再生硬。

    这上升到一个理论:不要从语言到语言,而是先从画面感到画面感,再用语言来传达这些画面。

    从语言到语言,就像闭门造车,那有限的文字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从画面到画面,则是任由想象力驰骋后,再定格某一得意处,写下它……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上面写成的:

    三生寥阔天涯路

    不世逍遥秋水篇

    上下联在内容上就不大搭,虽然“逍遥”可语带双关,不一定指篇名,而指一种精神状态;“秋水”也不一定指篇名,而隐含了“望穿秋水”之意,回扣上文的“三生”爱情之石,但是联末的“篇”字坐实了“逍遥”“秋水”作篇名理解的联想。可补救的想法是,上下联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它变成了“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般的诗篇了,但是读者会承认作者的臆想吗?

    老师之所以说“不错”,大概是因为这只是一个游戏的急就而已,就不苛求了。

    按诗钟的全部流程,诗钟吟成,还要再以它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才算结束。如果再考虑这个后续,那么如果对成无情对,就更难䃼成一首律诗了,因为“无情对”之所以叫“无情”,它的气息韵动就是隔断的。

    说了这么多,本文最有价值的信息是老师关于不写出“硬对”的理论,我觉得这就是写诗的秘诀呀:

    不要直接从语言到语言,而是先从画面感到画面感,再用语言来传达这些画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情不是诗真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m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