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下来,开始写吧
写作其实特别简单:坐下来,打开电脑,手机调到飞行模式,开始写吧。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曾经很多次照上面的方法做了,坐下来提笔,开始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然后记下其中的一些点子,可以说给了我一个写作的契机。
开始时的画面很美好有没有:一个秀气的男生伏案而作,专注而认真,外面阳光和煦,暖风徐徐,透过窗子洒进来,撩动着干净的短发。然而,这些诱惑丝毫没有影响,我投入其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驰骋,时而皱眉,时而一顿,写下几句文字。
可是再往下走,这个画面就终结了。
咦,这个点子不错,我终于找到可以写的东西了,扩展一下吧。刚扩展一两句,由于之前没做什么准备,思考不充分,写出来的论点似乎散乱而不严谨。我开始皱眉,略显心烦。
管他呢,我想到,既然已开始,就硬着头皮往下写吧。艰难地又挤了几段,卡主,实在无话可说了,想不到更多的素材,我开始挠头抓耳。
再看看前面写的内容,心里惊呼,这是什么鬼,好屎啊!我打起了退堂鼓:哎,算了算了,本来文学素养就低,就别整那文艺的东西,工科生的命,认了吧。然后垂头丧气地结束了。
这样看来,有了开始还不行,找到自己想写能写的东西才是持续下去的关键。
2.写点什么东西好?
我试过写日记写周记,写了几篇后停了,心里想着,每天记这些芝麻绿豆点的事有啥意思,外面世界那么大,而我却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缅怀沉吟,不行!
我试着写写心情,抒发一下内心的忧郁细胞。嗯,多好,清新的文字配上轻音乐,似乎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可回归正常后,用我工科大脑理性的思维回看这些文字时,鸡皮疙瘩散落一地。拜托,那么多国家大事,贫困疾苦,社会问题等待着你作为社会的一员,去尽责改善,你却抒发起小心情来,不行!
就这样反复挣扎地过了这么些年,在即将迈入而立之年,又有大段个人时间之时,很多思考喷涌而出,而且感觉这些想法好成熟啊,不但可以分享给年轻人,让他们从中收获一二,对自己来说,更是一个总结回顾,让自己散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能结构化系统化。
没错,我找到要写的东西了,我可以写我的三观,写我对世间百态的理解,写我对工作、对行业、对人生的思考,写学习方法和套路,写自己的过往……
而要打磨好自己的一个观点,我需要不断逼自己进一步思考。围绕这个观点,需要搭结构,搜集素材,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在成文之前,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的过程。我同时可以融进自己的故事,还可以抒发心情,这样可以写的东西真真太多了呢。
3.没时间,该怎么办?
关于时间的话题,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最有名的莫过于“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后来经过现代人的演绎,成了“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还是有的”。
不过这里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一下,那就是环境和习惯。
再次来北京之前,我在长沙已经工作近两年了。长沙房价很低,人们很容易就能实现安居乐业,这也是长沙被连年评为幸福城市的原因之一吧。
我也不例外,生活过得幸福惬意。毕业后不到两年,就住上了大三房,买了车,办了婚礼,出国度了蜜月,也迎来了可爱的Baby。嗯,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我本可以就这么轻松安逸地过下去。但是,生活安详幸福的表面下,我的内心却越来越挣扎,总感觉到不踏实。
工作日,早上起床,白天上班,回到家七点多,做饭晚餐稍加收拾就到9点了。沙发一趟,电视一开,一不小心就11点,赶紧洗洗睡觉,第二天又赶着上班。周末,一场球,带家人逛逛,看个电影,两天很就过去了。
我奋力想要去做件有意义的事,比如参加我热爱的头马活动,比如学英语,比如静下来思考,但不管我怎样做计划,规划时间,仍然不得其法,仿佛被生活和工作的大网禁锢住了,无法逃离。我停止了学习和成长!
我从没想过还会再来北京,甚至一度也不理解选择在北京工作的人们。拥堵的地铁,快速的工作节奏,不高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克服这些,需要勇气。
但我还是来了,我换了环境,拥有了新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从此找回了久违的充实感和向上前进的动力。工作,思考,运动,活动都回来了。跟家人保持每天视频,每月回去一趟的节奏,并无太多不适。而且亲情因为有了距离而显得更弥足珍贵,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
现在,我可以用每天晚上的时间思考,读文章,沉淀。周末,便能抽出大块时间组织成文。新的环境新的习惯让我摆脱了时间的牢笼。
总结一下,保持随时写作的心态,找到想写的话题,改变现有的环境或作息习惯来获得大块时间。就这样坚持写点东西吧!
——Ray
2016.9.17 13: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