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还是在圈圈地,爸爸在橘子树空儿里,间杂种了香瓜。
橘子园里种了橘子树,就不能种麦子、棉花这些高一些的农作物了。农民的土地如何去使用也需要很好地规划,规划得好,就能有更多的收成。我记得我家的绿豆都是种在地头和田边的,并不会专门僻一块儿地去种它们。绿豆这种豆类杂粮,每年都是要种一些的,但家里所需不多,所以,种在田边地头是最合适的。
爸爸选择在橘子园里种香瓜,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明智的。香瓜是在地上爬藤的植物,在地面上匍匐生长,对橘子树没有任何影响。香瓜不是常规农作物,属于经济作物,香瓜是夏季极好的消暑瓜果。圈圈地总共有四亩二,种上香瓜也是一大片,我记得爸爸种了两种品种的香瓜,一种是我们本地传统种植的大白香瓜,瓜比较大,皮很薄,成熟之后很香,但很容易就熟透了。另一种是新品种,品种名字叫“灰老鼠”,我个人觉得和现在的绿宝香瓜很像。这种香瓜皮厚一点儿,果子小一些,也更圆一些,瓜肉是绿色的,香气也很浓郁,只是比大白香瓜耐熟一些。
香瓜熟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干农活,就让我和弟弟在橘子园的稻草棚里看香瓜。那时候弟弟非常活泼,爱说爱动,胆子也大,吃饱了香瓜之后,就开始送香瓜、卖香瓜。圈圈地紧靠大路,来往的人比其它田间小路要多很多,来来去去的人,如果是熟悉的人,弟弟就请他们吃香瓜。姑奶奶的孙子明涛哥哥是我家亲戚,他用板车拉东西的时候路过圈圈地,弟弟在他的板车上坐了一趟之后,就很慷慨地送香瓜给他吃。爸爸问他为什么要送香瓜,弟弟说是亲戚当然要送香瓜。我们村刘家岗,整个村都是姓刘的,全都是亲戚,弟弟一定没想过这个问题。有其它村的陌生人路过时,弟弟就不送香瓜了,他改卖香瓜。别人问多少钱,他随口报一个价钱,别人笑眯眯地买了很多香瓜就走了,他卖香瓜也是半卖半送。中午爸爸妈妈回家,弟弟把自己卖香瓜的钱交给爸爸妈妈,爸爸问起多少钱卖的,弟弟照实说,爸爸妈妈收了钱,也并不责怪弟弟,反倒是鼓励弟弟。毕竟,我是不敢卖香瓜的,别人要买香瓜,我只能去找爸爸妈妈,可爸爸妈妈还在别的田里干农活,哪里来得及?弟弟他愿意卖,就让他卖吧,不管他卖多少钱。我发现爸爸妈妈并不在乎这些,他们用自己的劳力种出来的东西,他们都不是那么在乎。那时,并没有“人工费”这个概念,爸爸妈妈种田的成本他们从来没有算上自己的劳力。
我问爸爸妈妈,当年那些香瓜都是送到哪里去卖了,爸爸妈妈说他们也不太记得了。我想他们能去卖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集市,我们是个小地方,集市上能买瓜的人也并不多。那一大片香瓜,爸爸妈妈也一定是像弟弟那样,半卖半送吧。在农村里,瓜果蔬菜成熟都是顺应天时的,不熟则已,一熟就成片成熟,必须立即采摘,不采摘就烂在地里了。所以,有一部分成熟的香瓜从没有走出圈圈地。
我知道爸爸妈妈种香瓜是没有赚到钱的,卖香瓜得了有限的一点儿小钱,也许只够给我们换几支笔,几个本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