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数据科学读书会数据-R语言-图表-决策-Linux-Python
小洁详解《R数据科学》--第十章 使用stringr处理字符串(

小洁详解《R数据科学》--第十章 使用stringr处理字符串(

作者: 小洁忘了怎么分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23:52 被阅读121次

1.准备工作

library(tidyverse)
library(stringr)

2.字符串基础

单引号和双引号没有区别
转义符号\,对于反斜杠和引号需要转义。可是我这里发现了一个问题,理论上
double_quote <- "\""应该是正确的双引号,然而并不是,用writeLines("\"")就对了。

理论上没有转义符号的 计算机看到的是这样的

原文说,“如果想要查看字符串的初始内容,可以使用writelines() 函数”,实际上意思应该是去掉转义符号和引号,只显示单纯的转义后的字符串,也就是计算机看到的内容。
洲更大神解答了这个问题:



是的,你看到的带了转义符号,计算机看到的是转义成功的!
几种特殊符号:

符号 意义
\t 制表符
\n 换行
\u00b5 μ

2.1字符串长度

str_length(c("a", "R for data science", NA))
#> [1] 1 18 NA

手动数了一下,发现空格也算一个字符长度。

2.2 字符串组合与拆分

其实我觉得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连接。

str_c("x", "y") #连接两个
#> [1] "xy"
str_c("x", "y", "z")#连接三个
#> [1] "xyz"
str_c("x", "y", sep = ", ")#有分隔符的连接
#> [1] "x, y"
#补充:
str_c(c("x", "y"), collapse = ",")
#对一个向量中的几个字符串进行连接用collapse。

处理NA,str_replace_na()
str_c() 函数是向量化的,它可以自动循环短向量,使得其与最长的向量具有相同的长度。
也就是说,你要连接一个含有c(a,b)和x,就会把a和b拆开,后面各自加上x。


同理前后连接也是一样的:

这段代码我一开始没有看懂
name <- "Hadley"
time_of_day <- "morning"
birthday <- FALSE
str_c(
  "Good ", time_of_day, " ", name,
  if (birthday) " and HAPPY BIRTHDAY",
  "."
)
#> [1] "Good morning Hadley."

然后把birthday改成了TRUE试试:

name <- "Hadley"
time_of_day <- "morning"
birthday <- TRUE
str_c(
  "Good ", time_of_day, " ", name,
  if (birthday) " and HAPPY BIRTHDAY",
  "."
)
#>[1] "Good morning Hadley and HAPPY BIRTHDAY."

只要认清birthday是个逻辑值就懂咯,不懂就改改看。

拆分

要想将字符向量合并为字符串,可以使用collapse() 函数:

str_c(c("x", "y", "z"), collapse = ", ")
#> [1] "x, y, z"

2.3 用str_sub() 函数来提取字符串的一部分

x <- c("Apple", "Banana", "Pear")
str_sub(x, 1, 3)
#> [1] "App" "Ban" "Pea"

# 负数表示从后往前数,
str_sub(x, -3, -1)#倒数第三个到倒数第一个字符
#> [1] "ple" "ana" "ear"
#注意,即使字符串过短,str_sub() 函数也不会出错,它将返回尽可能多的字符:
str_sub("a", 1, 5)
#> [1] "a"

2.4 区域设置

蒙在这个题目上的应该不止我自己吧。
意思是不同语言的转换大小写和排序,语言有自己的编码标准ISO 639 ,比如英语是en。
大小写转换

函数 意义
str_to_lower() 大写变小写
str_to_upper() 小写变大写
str_to_title() 首字母大写
想知道什么意思,猜并试试

排序:
英文的排序是a-z这样。其他语言不知道。

x <- c("apple", "eggplant", "banana")
str_sort(x, locale = "en") # 英语
#> [1] "apple" "banana" "eggplant"
str_sort(x, locale = "haw") # 夏威夷语
#> [1] "apple" "eggplant" "banana"

3.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模式匹配

通过str_view() 和str_view_all() 函数来学习正则表达式。这两个函数接受一个字符向量和一个正则表达式,并显示出它们是如何匹配的。

3.1 基础匹配

精确匹配字符串:

x <- c("apple", "banana", "pear")
str_view(x, "an")

用"."任意字符匹配(除了换行符):

str_view(x, ".a.")

好像是同一个字符串里只匹配一次哦。看banana其实可以匹配到两次


观察细致·洁

需要匹配”.“需要用正则表达式转义:
搜索一个"."

str_view(c("abc", "a.c", "bef"), "\\.")

中间的反斜杠和“.”连起来表示一个正常的点儿。第一个反斜杠表示匹配。

x <- "a\\b"
writeLines(x)
#> a\b
str_view(x, "\\\\")

四个反斜杠表示匹配一个普通的反斜杠!
后两个表示一个正常的反斜杠,前两个表示匹配用的正常的反斜杠,啊。

3.3 锚点--以什么开头,或以什么结尾

• ^ 从字符串开头进行匹配。
• $ 从字符串末尾进行匹配。

x <- c("apple", "banana", "pear")
str_view(x, "^a")
str_view(x, "a$")

强制正则表达式匹配一个完整字符串。

x <- c("apple pie", "apple", "apple cake")
str_view(x, "apple")
str_view(x, "^apple$")

3.5 字符类与字符选项

符号 意义
\\d 任意数字
\\s 任意空白字符,如空格,制表符和换行符
[abc] a、b、c
[^abc] 除了a、b、c外的任意字符

|连接两个不同的匹配,用括号使表达更清晰,(类似于加减乘除是否需要加括号,优先级)
str_view(c("grey", "gray"), "gr(e|a)y")

3.7 重复

控制一个模式能匹配多少次
• ?:0 次或1 次。
• +:1 次或多次。
• *:0 次或多次。

x <- "1888 is the longest year in Roman numerals: MDCCCLXXXVIII"
str_view(x, "CC?")
str_view(x, "CC+")
str_view(x, 'C[LX]+')

注意:这个地方中文书有误,str_view(x, "CC?")匹配到的是两个C,而非三个


精确设置匹配的次数。
• {n}:匹配n 次。
• {n,}:匹配n 次或更多次。
• {,m}:最多匹配m 次。
• {n, m}:匹配n 到m 次。
如果你选的是一个区间,正则表达式会匹配尽量长。在表达式后面加一个?可以改为匹配尽量短。

3.9分组与回溯引用

str_view(fruit, "(..)\\1", match = TRUE)
fruit是个自带的向量,括号表示优先级,\1表示第一组,第一个反斜线表示转义。


(补充:这里看的有点懵,其实就只有一组。如果多组,就是多个括号连写,是带有顺序的,依次表示第1,2,3组)
做了以下尝试:
str_view(fruit, "(..)\\1"),去掉match,只匹配到连续的anan

str_view(fruit, "(.)\\1", match = TRUE)去掉一个点,匹配到了叠字

str_view(fruit, "(.)\\1")去掉match,去掉点,只显示匹配到的所有叠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洁详解《R数据科学》--第十章 使用stringr处理字符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qj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