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意: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这段话显示了孔子对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视,弟子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任职,他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什么优秀的人才。当时诸侯林立战乱不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孔子虽不在位却基于自己的仁心,期望这些有仁德的正直之士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些安定与平稳。
从子游的回话中可以看出子游继承老师识人的方式方法,对于不走捷径不去与他套近乎的澹台灭明给予了不一般的评价,认为他这样的举动是君子行为。子游识人不以关系的远近为依据,而是有他自己的一个评价标准:奉公守法、正直端正,也可以说是思想比较正统的人士。
与现实中的走后门之风相反,澹台灭明不只是不走后门,更是远离领导远离是非,没事也不去同领导亲近联络感情。凭自己的能力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子游也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领导,对于正直廉洁的下属及时予以肯定。
朱子道,“为政以人才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灭明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后世有不由径者,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简。非孔氏之徒,其孰能知而取之?”愚谓持身以灭明为法,则无苟贱之羞;取人以子游为法,则无邪媚之惑。
也有很多人会认为这种行为很是迂腐,认为这样的人不够灵活不知道变通,可是社会的好风气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踏实的行为,不屑于投机取巧不屑于走歪门邪道,社会才能保持清明保持公正的运转。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顶点。”想要走捷径以轻松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往往只是短期的取巧行为,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如同这次考试因为小抄取得了好成绩,下次你还能取得好成绩吗?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而说到澹台灭明(字子羽),还有一个典故,他被子游所赏识,也来拜孔子为师,但其形象与皎皎明月般的君子形象大异,实际就是长得有点丑,孔子很不想收这个弟子。但自身的君子形象不能够破坏,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了。
其后澹台灭明游学中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刻苦学习赢得从众三百余人,在南方形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学派。孔子感慨道,“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可见圣人也是平常之心,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这犯错也被圣人提炼出了人生的精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