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
2021-08-29每日记录023/100

2021-08-29每日记录023/100

作者: 荒原苍狼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2:48 被阅读0次

    今天《答案之书》的词句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这句已经第二次出现 了,难道我真的有什么需要疗愈吗?虽然我还没有看出自己有什么事,那我有没有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前两点都可能会给别人造成影响的,需要高度重视。

    《说理》02/80(1.7-1.8)

    述明知识与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个知识,一个是成形的,一个是未成形的。但是一旦成形,就对自身产生了限制,只能揭示事物的某些方面,而未成形的知识会包含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是不是说需要进行引导,来保证方向呢?辩证法会不会在这个时刻忽然大放异彩?)

    知识的传递会有两种方式:因事说理和离事说理。很难给两种方式的应用范围做一个明确划分。日常生活中,很少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往往是某个具体的事物上,三言两语地点拨一下。最极端的大概就是禅宗的“棒”、“喝”了。一个观点,在创始人那里可能是一句话,到传承的人手中,变成了一篇文章,再接着可能是一本书,一门课程,一个学科,一个体系,可能还有更多不靠谱的误传、曲解、谬解,有点像古典说的一二三四五手知识。那么学习究竟是不是一定要读原典?

    在人们还是小群体的时候,有相同的传统、风俗、器物,也就包含了许多默会知识,就不需要大段地说理。这时多是因事说理。人群分散了或者更多不同群体聚合到一起了,共同实践就少了,道理原有的环境没有了,说理就逐渐变成了离事说理,这时的往往是因为要继承和恢复以前的道理,或者发明新生活环境中的道理。

    例如:四书里,《中庸》最难,是因为太抽象,《论语》次之,不是因为道理太难,而是因为《论语》是语录体,没有上下文的支撑,缺失了具体的语境,孔夫子就同一个论点就会有不同的表述,甚至可能会是矛盾的,比如孔夫子评论管仲,一段里回答:“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不知礼,小人),又一段里说,“如其仁!如其仁!”(知礼,是仁者,君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礼的守护神,简直是圣人),究其根本,是针对不同的事物来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8-29每日记录023/1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vw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