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昌姓史,今年37岁,认识他是在2015年夏天,返聘回《清晨热线》的第二年。那天我正在办公室落实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反映的相关问题,他看我正忙着,静静站在一边,稍有闲暇,我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大约30来岁年纪,上中等个子,浓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略帶红晕的脸颊透着朴实,一袭文化衫与一条筒裤,是时下年轻人最标谁打扮,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以为他也是《清晨热线》一名听众,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他。通过他的自我介绍,才知道他是我们邯郸广播电视台老干部处一名工作人员,他来,是告诉我,台里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去体检,说话之间,他的脸上带着笑意,这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自那次以后,在我离开《清晨热线》回家照顾小孙子的几年中,他又几次打电话给我,不是逢年过节通知我到台里领福利,就是通知我去例行体检,每次都亲切地称我为"乔老师",就好像是多年相处的老熟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如此谦逊有礼的年轻人,让我有一种发自肺腑的亲切感,也让我由衷地喜欢上这位小伙子。
逐步了解他,是在昔日的新闻同仁中。有几位同仁,说起彦昌,都夸赞有加,听得最多的,是他下乡扶贫的事迹。在魏县一个贫困农村扶贫,别人都是例行公事,在农村"挂个号",撂下行李卷,住上几天,又回到城市。一年几次,蜻蜓点水;三年一轮,也算有个交待。可是彦昌,抛妻别子,一旦进了村,就扎下根去,一心扑到扶贫一线。一位同是下乡扶贫的同事告诉我,彦昌在魏县扶贫的那个村,有一对老人,三间破土房塌了两间,老人只得带着年幼的孙子到邻近的河南南乐县租房居住,他听说后,千方百计与村干部一起整修房屋,让老人孩子重返故土,让孩子有了学上,把两位老人感动的紧紧拉住他的手,掉着泪说:"你比我的亲儿子还亲啊!"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咱们邯郸一个叫姜瑞峰的人,他调到石家庄后在市里任职,一次到赞皇县农村调查,遇见村头一位老大娘坐在田边哭泣,姜瑞峰见到,赶紧从车上下来,大娘哭诉,家中贫困,无儿无女,心里难过。姜瑞峰问寒问暖,村、乡干部路过,见一老一少相对流泪,便问姜瑞峰"她是你什么人?"姜瑞峰答"她是俺娘!"共产党的干部,像姜瑞峰这样的何止千千万万?联想到史彦昌,一位年纪轻轻的党员干部,能让老百姓说出"你比俺的亲兒子还亲!"的,也让我掉下了眼泪。
彦昌扶贫,经历了三轮。
第一轮扶贫在魏县一个冀豫交界的边远乡村,他不仅帮乡亲们整修了街道、路面,建起了小学,更是把根扎在乡亲们之中,谁家有因难,谁家就有他的身影,硬是让乡亲们脱了贫。
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彦昌就是一颗种子,他的全部身心都扎根在扶贫的农村。
第二轮扶贫,他到了大名县前杨村,是一个冀鲁豫三省接壤处的边远乡村,老支书第一次见到他,善意地劝他:"放下铺盖卷,你回去吧!"可是彦昌他,眼望着残破的住屋,看着满院的荒草萋萋,与满地乱跑的老鼠,与屋顶上长出的两棵榆树,沒有却步,而是帮乡亲们建起6个养鸡场与1个缝纫机加工厂,还挨门逐户地访贫问苦,精准扶贫,人均收入增加了1200元,三年时间,乡亲们脱贫"摘帽",乡亲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轮扶贫结束,乡亲们听说他扶贫结束要回城,200多名村民扶老携幼走上街头,拿出香油与小米,几位有车的村民把汽车开往村头,含泪送别,此情此景,让彦昌流下两眼热泪!
正是乡亲们的深情厚谊,促使他下定了重返扶贫一线的决心。
第三轮下乡扶贫,是他主动请缨。本来,市里在第二轮扶贫结束,要为他调換工作,可6年的扶贫经历,乡亲们期待脱贫的目光,与朴素农民结下的深情厚谊,党中央脱贫扶困的战斗号角,都在召喚着他再返扶贫一线,这位有信念、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打起背包再出发,以青春的热血与满腔热忱再到大名县那个边远的前杨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早就想面对面与彦昌聊一聊。虽然已年近七旬,但老骥伏枥,犹有一腔热血,亲眼看看这位热血青年。沒想到,一见面,更让我热血沸腾!
彦昌,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就近在村里念书,决心把残破不堪的原村办小学重新建起来,却遭遇小学原址的土地使用问题,现在使用这块土地的村民说,要使用这块土地重建小学,必须拿出20万元补偿款,而且要一次见现!彦昌以一颗火热的心,递烟倒茶,大爷、大娘喊个不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不容易把补偿款降到四万五,但村支两委一分钱都拿不出,左右为难之际,他似乎看到孩子与家长们渴望上学的一双双目光,毅然连夜开车回到市里,把准备给姐姐买车的五万块钱拿了出来,又连夜开车100多公里回到村里,第三天,村里的小学就开工了。
彦昌三轮扶贫,没明没夜,沤心沥血,先后带领扶贫人员甩掉两个村贫困的帽子,又有谁知他为此付出多少艰辛?
6月26日的那次聊天,我得知他家庭曾遭遇变故。彦昌下乡,年幼的儿子无人照管,他只得把年迈的母亲接到市里;每逢寒、暑两个假期,他帶着年幼的儿子到农村。一天晚上,他被雷雨声惊醒,开灯一看,睡在沙发上的儿子被屋顶漏下的雨水泡在水中,他唤醒儿子,泪水与雨水混杂在脸上、身上,不知是苦,是甜?
我这人,看似倔强,其实心软,看着彦昌眼圈发红,我已潸然泪下!他含着泪说,就在前不久,妻子临盆,就要生下女儿,打来电话,他告诉妻子,扶贫正要验收与考核,身边有老母亲与医生照顾,他回不去了。电话那头,妻子在哭泣;电话这头,他也在流泪,他说"我欠你们的太多了!"
看到他几次泪眼欲滴,我告诉彦昌:我眼窝子浅,见不得这些事。彦昌说:我也一样,有时看着电视,见到别人的酸楚,忍不住掉下泪来。我说:你才30多岁,路途还长,要珍重身体。
彦昌一番话,更让我感动,他说:"从第一轮下乡扶贫,到第三轮扶贫结束,差不多有将近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从30岁到37岁,我已从一个30岁的小伙子,逐渐成熟为37岁的嘉年华,我把我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扶贫事业,能让乡亲们说一声"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