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SLAM前端 - 相机运动估计 & 特征点位置估计

SLAM前端 - 相机运动估计 & 特征点位置估计

作者: aaa小菜鸡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7:25 被阅读0次

    参考:
    高翔——《视觉SLAM十四讲》第7讲 视觉里程计1
    高翔——《视觉SLAM十四讲》系列讲解视频及PPT ch7_1 & ch7_2


    • 目录:
      1 相机运动估计之 2D-2D: 对极几何
      2 相机运动估计之 3D-2D: PnP
      3 相机运动估计之 3D-3D: ICP
      4 特征点位置估计之 三角测量

    • 综述(可能有错,需检查)
      (1)(仅单目相机初始化时服用)2D-2D,已知匹配好的若干特征点在两帧图像上的位置,得到估计的初始R、t;
      (2)(单目初始化时2D-2D之后立即服用)三角测量,已知匹配好的若干特征点在两帧图像上的位置,以及估计的R、t,得到估计的特征点空间位置P;
      (3)(单目三角测量后服用;以后每来一帧图像都服用)3D-2D,已知前一帧的特征点的空间位置P(之前的三角测量实际上给了单目相机深度信息,变成Depth不准确的RGBD),以及后一帧对应到前一帧特征点的特征点在该帧图像的位置,得到估计的R、t;
      (4)(双目或RGBD相机服用)3D-3D,已知匹配好的若干特征点在两帧图像对应的空间中的位置,得到估计的R、t。


    1 相机运动估计之 2D-2D: 对极几何

    1. 对极约束
    • 对极几何中的几何关系认知:

      (1)O1、O2是光心,p1、p2是投影,e1、e2是极点,l1、l2是极线,PO1O2是极平面
      (2)约束关系:若p1已知、p2未知,可判断p2在极线l2上;反之亦然。

    • 实践中对问题的分析:
      (1)条件:p1、p2已知,P未知
      (2)待求:T12
    • 数学描述:

      基于“图1的p1经R、t到达图2的p2”的想法,经过一系列转换: 得到简单的对极约束形式: 定义E和F并进一步化简对极约束的表示: 其中E为Essential本质矩阵,F为Fundamental基础矩阵。
      E和F差的是内参的关系。p和x差的也是内参的关系。
      对极约束本质上刻画的是O1O2P共面的关系。
    • 进一步分析:
      E共有5个自由度(R有3个,t有3个;但是由于对极约束中,等式两遍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照样成立,即E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等式依然成立,故自由度减1),这就意味着至少可由5对点求得E,但是这样的五点法很麻烦(因为要用到什么非线性什么鬼的,反正就是麻烦);而若当作普通矩阵,则有8个自由度(3*3矩阵9个自由度,原因同上再减1个)。
    • 解决问题流程:
      (1)由匹配点计算E矩阵;
      (2)由E恢复R、t。
    1. 求解E本质矩阵(然后使用E或F恢复R、t):八点法+SVD
    • 八点法的整体意思:

      E是(3 * 3)的,对极约束就是(1 * 3) * (3 * 3) * (3 * 1) = (1 * 1)的,可以把E转成向量形式的e进行计算,那么左边是1对点的形式,右边是8对点的形式,相当于是解Ax=0的矩阵,这样解得E。
    • SVD解R、t:

      反正解出来之后,可能性有4种,但只有一个是合理的,这样就解完了。
    • 八点法的讨论和分析:
      (1)只用于单目的初始化,后面就用PnP和ICP了。
      (2)尺度不确定性:E=t^ R,E乘以任意倍数仍可行,也就是t^ R乘以任意倍数仍可行,R是正交矩阵,本身有约束(?),而t这个平移向量乘以任意倍数,解仍可行。所以直观上,PO1O2这个三角(轨迹和地图),缩放任意倍,得到的观测值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单目的尺度不确定性。所以实践上,一般将t的模或特征点的平均深度设为1,不过求得的t跟真实的t差的倍数还是无从得知的。
      (3)对于纯旋转问题(t=0),由于E定义为t^ R,故此时E为0矩阵,那就没法分解E求得R、t了,所以实际上没有平移是没法单目初始化的,单目初始化时一定要带有平移。
      (4)多于8对点时,就成了算最小二乘解,或者是用RANSAC算法(好像上课学过,记得思路很神奇)。
    1. 求解H单应矩阵(然后使用H恢复R、t)
    • 什么时候用到单应矩阵:
      若场景中的特征点都落在同一平面上(比如墙、地面等),则可以通过单应矩阵来进行运动估计。这种情况在无人机携带的俯视相机、扫地机携带的顶式相机中比较常见。
    • 好像跟用E时是差不多的,先不看了。

    2 相机运动估计之 3D-2D: PnP

    • 综述:
      (1)3D-2D的情况是已知n个3D空间点以及其投影位置的情况;
      (2)PnP,Perspective-n-Point;
      (3)具体方法分两类:代数方法(直接线性变换 DLT、用三对点估计位姿的P3P);非线性优化方法(光束法平差 Bundle Adjustment),一般用优化的方法,因为代数方法对噪声不太鲁棒
    2.1 直接线性变换 DLT
    • 分析:


      展开后最后一行左边只有s,那就可以用这一行消去前两行中的s。则一个特征点提供两个方程: 为了求解12个未知数,需要6对点。
    • 讨论:
      (1)由于求解时将12个元素看成是独立的,而R要有正交矩阵的约束,所以就要用QR分解什么鬼的;
      (2)其他的先空着
    2.2 P3P
    * 本质上就是利用3对三角形的相似关系: 而根据余弦定理: 然后各种代入,得到一个关于x和y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其中:

    而解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需要用到吴消元法,求解析解。但解出的是4个解,再用一对验证点D、d计算最可能解。最终得到ABC三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3D坐标。

    2.3 Bundle Adjustment

    参考:Bundle Adjustment---即最小化重投影误差(高翔slam---第七讲)

    • 这个词很抽象的样子,先整体感受一下:
      (1)一般翻译成“光束法平差”,很久没有读通,现在觉得“平”是个动词,“平差”指摆平误差。依据什么去“平差”?是用“光束”的方法,而“光束法”本身并不是理解成一个现成的方法,“光束”只是指相机拍照时三维空间点投影到二维图像的连线集合。合起来,就是“利用三维到二维投影的光束,消除误差”。
      (2)光束法平差的本质是优化,目标函数是(min重投影误差)。
      (3)“第一次投影”指相机拍照时三维空间点投影到图像;“第二次投影 / 重投影”指计算得到的三维坐标点(非真实)投影到计算得到的相机位姿(非真实)。

    3 相机运动估计之 3D-3D: ICP

    • 综述:

      (1)首先,3D-3D的情况是双目相机或RGBD相机的情况;
      (2)要搞清楚,所谓“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 迭代最近点)”并不是指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对于激光SLAM来说,由于激光中数据特征不够丰富,我们无从得知两个点集之间的匹配关系,只能认为距离最近的两个点为同一个,这是“迭代最近点”;而在视觉SLAM中,特征点提供了较好的匹配关系(其实就省了“ICP”),而ICP在这里指代匹配好的两组点间的运动估计问题(其实还是感觉很奇怪,ICP就理解成“两组点的特征匹配已经做好的这种状态下,去做运动估计”吧);
      (3)具体方法分两种:线性代数求解(SVD);非线性优化求解(类似Bundle Adjustment)。
      (4)注意,在3D-3D问题中,并没有出现相机模型,只与匹配好的两组点有关。

    3.1 SVD
    • 分析:

      (1)构建最小二乘问题,找使其最小的R、t: 变换后,目标函数变成:

      左边只与R有关,而且与每个点的去质心坐标有关;右边与R、t有关,而且只与两个质心有关。

      (2)而左边部分变成了优化这个: 在这个东西里用SVD求解R。
      (3)用右边部分就能直接求出t了:
    • 真正的SVD部分:
      就不想看了。

    4 特征点位置估计之 三角测量

    • 综述:
      有了相机的运动估计,下一步需要通过三角测量来估计特征点的空间位置。
    • 分析1: 理论上O1p1与O2p2会交于一点P,然而由于噪声影响,往往无法相交,因此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按照对极几何: 其中x1、x2为特征点在两个像平面成像的归一化坐标,s1、s2为特征点的深度。
      这两个深度是可以分开求的,例如算s2,则对上式两侧左乘x1^:

      其中左侧为0,右侧可以看做关于s2的方程。如此可分别求得s1和s2,即可求得P的空间坐标。

    • 分析2:

      但是上面单独求解s1、s2的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存在,导致估得的R、t不能使得s1x1=s2Rx2+t这个式子精确成立。所以更常见的方法是求最小二乘解而不是零解:
    • 讨论:
      先空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LAM前端 - 相机运动估计 & 特征点位置估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y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