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还有岁月
一九九七年,在我的生命里承载非同寻常的意义。一直到现在,也非常笃定地认为,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远不是当时快要活不下去那般不堪。
那一年,走入社会,入职新公司。大概一周左右的样子,和一长我几岁的同事A出差。互相不熟悉,但作为一个新人,还是第一时间掏钱包准备买两张票。A伸手阻止了我,淡淡地说:我来吧,车票可以报销,我就直接报了。见状,便没再坚持。中午点时候,A也没提午餐怎么安排,只是说下午两点在XX门前集合,然后分头自己去解决午饭。
夏天的晌午,外边的空气烧烤一般难耐。人生地不熟,记不清当时吃了什么。时间还早,就近去了一个商场。商场里除了售货员,就我一个人漫无目的,浑身是那么的不自在。初入社会的胆怯与不安,以及关于未来的迷茫和更多的不可预知。
后来时间长了,也自己出过差,也和其他人一起过。我学会了怎么粘贴需要报销的车票,知道了,每一套往返车票也相对应着一套差旅费补助。这一次的经历,没和任何人提起过,也没在那时的日记里出现过。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有的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仅仅是为了给你上一课。这就是我来这家公司上的第一课。
再后来,A和别人说我这个人不爱和人说话,大意就是有点死性。其实,就是有那么一次,我外出回来正要上楼,A和一个人边聊边下楼。大厅里遇到,见人家正聊着,便没有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朝这边摆了下手,我笑了笑,点点头,便过去了。旁边的人问他,干嘛这么主动。他说什么,我没有听见。
相对今天,那时的我有棱有角,不够圆滑。跟社会经验不够有关系,但大部分还是这过于率直的性格。当然,现在我依旧学不会逢迎奉承,做不到给你一刀的心都有,却依旧对你笑得像花儿一样。
虽然理解不了他的做法,但也说不上心存芥蒂。哪怕是在九十年代,这几十块钱也不至于让一个人脱贫致富。但把一个人当傻子的样子着实让人火大。我们依旧是客客气气的同事。如果说有一点刻意的话,那就是,我给自己和A划了一道距离。不能远,也不能近。
突然有一天,主任拿了一张票据要我签字。因为是顶头上司,我扫了一眼,没仔细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待主任出去,A转过身,压低声音,提醒我:以后不论是谁让你签字,一定要一项一项看清楚再签,不要因为是领导就碍于面子了事,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我一愣,确实也没想过那么多。而对于以前的事,谁都没有提过,但心里那残存的一点点介意,也随着这一句善意的提醒而释然。
2000年秋天,来天津已经一年。有一天,部门主管拿着一个即将落实执行的文件到每个桌子前让人确认签字,我是最后一个。A4纸密密麻麻一页,我放下手里的活儿,一条一条看。主管不耐烦地敲敲桌子,快签吧,别看了。因为平时比较熟,经常开玩笑:我还没看完呢,你把我卖了我也签字啊?!他摇了摇头,竖了竖大拇指:这一个屋子十几个人下来,人家头都不抬就把字签了,唯独到你这卡住了。他转身离开时,顿了一下:你做得对。望着他,我一下子就想起了A,以及那些往事里抽打着你、好让你赶快成长的岁月。
就像《西游记》里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佛祖设定好的。人的一生也是吧,你会在某个时间,某个情境遇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吧,不管是平坦还是磨难,每一课都不是白上的。还好,还有岁月。如果生活的圈子里不遭遇一群只管杀不管埋的人,又怎会成就一颗宽厚而又隐忍的心。如果没体验过撕心裂肺的疼,又怎会知足于平淡也是一种幸福的某时某刻。
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