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师常看到这种现象:父母和学生,找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不惜花重金请名师,效果普遍来说甚微,即使摆脱学渣的称号,但距离成为学霸仍有遥不可及的距离。
问题出在哪?
是学生天赋不足吗?不,读上博士之前,看不到天赋差距;
是学习方法错了吗?不,前人总结的方法,能经得起考验;
是老师教得不好吗?不,同样的老师,也能教出学霸;
是父母花钱太少吗?不,钱买不到学霸的思维!
那,学霸拥有什么样的思维?
以下是从多位老师观察学霸的视角,得出的总结,学霸思维支撑起成绩的主心骨,如果您的孩子距离重大考试还有些时间,应该多看看。
提问思维
发现学习不理想的高中生通常都有一个特点,在提问的积极性较低于学霸。每当老师说“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哪里不懂?”,实际想判断:
哪些学生可以跟上我的节奏,我会以他们为主;
哪些学生比较愿意学习,我会多花精力;
哪些难点是困扰着学生,我会重点突破;
哪些学生需要知识总结,我会“以问代答”帮他们梳理
学霸当中的提问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老师辅导资源的争取,通常的理解就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当学渣还在羞于或者不屑于举手提问的时候,学渣的主动提问都在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听课效率自然高于学渣。
对于提问思维核心,特别是课堂上的提问,别以听到学霸的回答,学渣自己就明白了,学霸在复述问题和答疑的过程中,也是在思考,这也是成为学霸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浪费任何一次的思考机会。
顶层设计思维
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科学家”、“警察”、“医生”、“大老板”......
上了高中,老师只会问“你想考哪所大学?”
“清华”、“北大”、“复旦”、“人大”....
那上了大学之后呢?虽然国内的应试教育,只需要老师渲染上XXX大学的美好蓝图,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去拔高上大学就是学生的终极理想。但不得不说,“庸师”和“误人子弟”的帽子扣在老师头上,从未有人告诉学生,大学之后需要面对的是什么,要为什么学习,从来都是从下往上的仰视理想。
学渣不懂,但学霸懂。
学霸必要的思维——顶层设计思维,从来都是从上自下,观看全局的俯视:
学习从来都反生理逻辑的行为,学霸能做到孜孜不倦,是因为总能看到xxx大学背后的顶层。也许去问学霸理想都是考上“清北”,但心里比他们父母都清楚,大学之后是什么,而学渣浑然不知。
反拖延思维
《明日歌》中的歌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代的民谣就发现人喜欢拖延的毛病。
在学校中有不少“另类”的学霸,有“自己从来不看书,考试第一名的”、“也有打游戏,泡网吧,考试次次年纪前三的”、学霸的轶事听了不少,却没发现“拖延”这一毛病,从未在他们身上找到,至少在学习上没有。
学霸们的“另类”实际上是他们反拖延的手段之一,遵循3个原则:
创造奖励机制:上课、打游戏、去网吧,表面上的放纵,只是学霸计划之内的奖励
适可而止的深度学习:譬如,学霸一天计划好了背50个单词,就绝对不会背51个
阶梯性增压:如果背50个单词,学霸觉得绰绰有余,会增加到55个,而不是盲目的将目标定高
不止是学渣喜欢拖延,学霸也有拖延的本能,但区别在于,学霸会应对拖延,学渣只会每天给自己灌鸡汤打气“从明天开始,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坚持三天,又重新回到原点。
记忆规律思维
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相当于摸到学霸的门框
这张图相信不少学生都已经看烂了,规律掌握了吗?
学习遗忘程度并不是直线下滑,而是成比例函数图像,逐步减缓。
学渣:“然后呢?”,学霸:“记忆点分割”
譬如,以1小时,8小时,2天为复习节点,以数学和英语的复习为例:
第一天上午:数学学习。1小时后,数学练习,标注【难点】
第一天下午:英语学习。1小时后,英语练习,标注【难点】
第一天晚上: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的难点,【难点】细分,挑出【最难点】
第二清晨:复习英语和数学的【最难点】
第三天上午复习数学【难点】,下午英语【难点】
第五天后:综合复习两科的【难点】和【最难点】
学霸的学习规划,按着记忆规律走,高效、科学。
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跟这个老师学能学好,明天找这个方法惯用,不如进入学霸的思考领域,试着掌握学霸思维,杜绝优质的学习资源对于学渣来说的“虚胖”,拒绝成绩缩水,成为学霸的一员也只是迟早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