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渣比学霸更容易取得成功?孩子的能力培养该怎么做
近日,“学渣比学霸更容易成功”的观点引发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学渣身上有学霸所不具备的一些品质,而这些品质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认为学渣比学霸更容易成功。这种观点是否具有合理性,首先要明确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多读书一定是有好处的。所谓的学渣和学霸,只是学习阶段的一个暂时标签,而成功的定义具有长期性,因此并不能简单的用某一阶段的成绩来判定。但同时可以得到启发的是,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外,还有一些需要培养孩子具备的品质。

有人说“学渣比学霸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一观点是具有理论依据的,比如学渣在人际交往、敢于尝试、敢于质疑等方面更占优势。因此,学生时代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最后的结果是给当年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打工。但这种现象的存在毕竟只是小概率的事件,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概率的发生也会越来越小。但这一观点带来的启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品质培养不能少。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哪些品质?
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
关于分享的定义,并不局限于把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作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以及学习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学习过程的分享,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太懂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把自己会的知识内容分享给别人,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起到人际交往的作用,还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显示,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分享给他人,知识的留存率可高达90%。
而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分享的品质,就会影响日后与他人的合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容易变得自私自利,不能很好的融入团队,影响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家长的作用不能少。首先家长要树立榜样的力量,营造一个乐于分享的环境。同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概念。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首先要明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培养合作精神之间并不冲突,分别体现了不同品质之间的表现方面。独立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需要家长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放手让孩子去做。比如在学习方面,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创造机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来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概念,并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独立思考,比如孩子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家长不是去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先自己进行思考。其次是培养孩子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让孩子具有冒险精神,就是让孩子对外界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具有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培养孩子的行动力。但冒险精神并不等于盲目的尝试,在没有预估风险,没有做好准备的的前提下,莽撞地去做一些尝试。这些概念的建立,需要有家长进行引导,比如通过一些运动的方式,登山、游泳、滑雪等来激发孩子的冒险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