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朱自清 《背影》
提到父亲,我们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初二学的来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作者将父亲对自己的爱在举手投足间流露,简短的千余字竟没有一字是赘余。读罢,我眼角湿润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那个背影。随着岁月天平的倾斜,时光之箭的穿梭,背影不像从前那么坚挺不拔,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我缓过神来发现我还没成熟稳重,我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
撑起一个家,含辛茹苦的把孩子们拉扯大,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父亲的标签。
人的一生要扮演无数种角色,在父母面前我们是爸妈的好孩子,在子女面前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在工作面前我们是好员工,在理想面前我们是逐梦者。
在我们五个生命到来之前,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刚已婚的青年,有一个善良贤淑的妻子,有一双身体健康的父母,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大姐呱呱坠地,父亲迎来年少的欢喜。三口之家,完美无缺。
二姐紧跟步伐,父亲依旧欢喜,只是母亲的眉头有点紧锁了。
我的出现好像给家庭带来了些许转变。二姐出生后,时隔六年,我降生在北京的小胡同里。房东大妈给我取了个乳名,喊做“招娣”。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对男童的渴望。
自我出生后,父亲会把好的东西都留给我。大冬天早起给我买热牛奶,早餐饼干;会给我买遥控飞机;喊着我的乳名,和我嬉戏。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我只记得我家很小却很温暖。
生活终于不再是捉襟见肘的状态了,我们家也迎来了第四个生命。这回我看到了太阳射过来的那束光,洗去了我父母脸上的阴霾。那是一束生命之光。
可能是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生男童在我的家乡是一个谈吐的门面。假设你没能有个男童,好似出门走路都抬不起头来。而这一次,我看到了昂首挺胸的走姿。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介绍的差不多了。小弟的到来又燃起了希翼之火。七口之家,所向披靡。
喜悦过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柴米油盐。那个年轻鲁莽的年青人好像不见了。他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无闻,毫无怨言。
“这点痛,算什么?”这句话他经常说。
他时常感叹,看着儿女成群,还有什么值得苦恼的事情呢?
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为什么一个劲生孩子,不怕养不活吗?
他的回答是,会生就会养,我不会让你们生活的比别人家孩子差。
他没骗我,他做到了。
22年来,我与父亲的交集并不是很多。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很难完全体会到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所以我会时常羡慕被爸妈一手带大的同学朋友,有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回忆。
因为是被外公外婆带大的,所以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去到北京与爸妈相聚。每年暑假前妈妈都会回老家接我们去北京。说实话,北京到南昌这趟车妈妈都坐了无数次了。可是每次出发前父亲都少不了会千叮嘱万嘱咐。他总是这么操劳。
得知我们早上八点多到达北京,他五点多就会起床,一路开车过来在站台外守着。每次一出站台,远远就能看到那个高大魁梧的背影,心里好安心。
去年国编考试后,我去北京待了二十多天。在买票前,我没有告诉父亲我会过来,我想自己偷偷坐地铁回家给他一个惊喜。
后来他还是知道了,说很不巧,那天早上刚好有事不能来接我。我说我都这么大了,自己坐地铁搭公交都行,让他放心去忙。他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火车误点了。迟了四十多分钟。我也没有多着急的事情,就随它误点好了。
不一会儿,爸爸电话打来了,问我怎么还没出来,说是不是在人潮中错过了?那一刻,我才发现老爸在门口守了一两个小时。
熟悉的车站,熟悉的身影。父亲冲着我笑了一下,说我还以为错过你了。考试的失利让我看上去有心事。
“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按照爸爸的想法,你不要去找什么工作,踏踏实实待在家里,过两年找个好对象,在家相夫教子多好,这是你读了大学,有自己的想法,你看看你同龄人,多少孩子都会走路了。”这是二十多年来,父亲第一次对我说这么多。
这些话语就是他内心真实的映射。在家长眼里,孩子生活安逸,没有大起大落,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他们最简单的愿望。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父母会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埋在心底。
中国式父亲都是个孤独的角色。
小时候,我发现父亲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长大后,我发现父亲还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只是这一次多了一个又一个烟圈陪着他。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了抽烟。从早上睁眼到晚上入睡,几乎不熄火。多的时候,一天三包香烟也不足为奇。
小时候,我经常会打电话喊爸爸少吸烟,然而情况并不会有所改变。长大后,我羞于开口,因为懂得了人吸烟并不是因为烟好吸。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歌好听,就是太费烟了。
我的父亲属于话不多的那种人,一般在我们看来就是“报喜不报忧”。在他口中,听的最多的就是,我这回又接了一个大单,某某下个月就要给我们打款了,你们好好读书,钱的时候不用你们烦恼,诸如此类的话。
事实并不是这样。依稀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经济紧到揭不开锅。一个在生意场上和我爸“称兄道弟”的大伯跑路了,几十万瞬间灰飞烟灭。早在这事发生之前,妈妈就交代这人不可轻信。果不其然,现实给你狠狠地上了一课。
客厅的椅子上,父亲盘坐在那里。透过烟圈,坚挺的臂膀略显佝偻,刺眼的些许白发,紧缩的眉头,时不时一声叹息。我知道他的心里也不好过。
然而在面对朋友的信任崩塌,母亲的指责,不理解,他只能静静地坐着,等待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我的性格里有我父亲的影子,但是我很难真正做到他的样子。
他很善良。
每年开学前的一个星期,是我父母吵架的高峰期。学费,生活费的开支在入不敷出的家庭里,确实是个大麻烦。为了不让我妈失望,我爸会大清早就跑去接账。
回来的时候,看神情就知道成功与否。如果是笑着进来还好说,如果默不作声进来就要享受一波来自我母亲的唇枪舌剑。
我印象深刻的那一次,爸爸一回来就坐在椅子上,燃着香烟,一言不发。妈妈走过来,示意把接的钱拿出来。见父亲迟迟不动,母亲这才反应过来没有接到钱。
母亲平和的说:孩子们过两天就要开学了,家里没钱这可咋整?
父亲说:那个人家里好像没钱了,他的孩子也要开学。
母亲没有再说话,回房间去了。
后来,我也忘记了那年我们哪来的钱开学,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得可能就是因为父亲的那一句“他的孩子也要开学”吧。
听过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父亲的善良远不止此,一如既往的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他总是心太软,以至于受伤的总是自己。
记得《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段台词:“ 德善啊,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回做爸爸,所以我的女儿啊,体谅一下吧。”
《请回答1988》剧照当我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才懂得原来父亲这个角色他也是第一次扮演啊。他也曾是父母心爱的儿子,享受着被爱的权利。
然而我们的降生,让他不得不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和他相处?” 可能这些在他心目中排练了无数遍。
至此,他可能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也可能是个无与伦比的父亲。
但是,在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一刻,我们就要心怀感激。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谢谢你,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