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郭老师,郭老师送了我一本书,还有一套卡纸小品国画。郭老师和阿姨热情的和我聊天,我们的聊天离不开画画,。我感受到郭老师对国画的那份热爱,是发自心底的。
郭老师70多岁了,精神还那么好,周一到周五上午还去社区画画、写书法。将近两年没看郭老师画了,再看他的作品,感觉更细腻了,又有精进。听郭老师讲,他每天坚持写字,写一张带格的宣纸99个字,就这一点,我都佩服的不得了。写好一次不难,难的是不管好赖,天天写。就像过日子一样,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心情是忧是喜,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就像翻书一样,一页一页的往过翻。难的是能心平气和的面对每一天。在这一点上,郭老师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郭老师在社区画画,社区专门给他一间画室,有几个慕名而去的退休老师,一直跟着他学画画,由刚开始的工笔画,到现在已经能画写意了。这就是郭老师的厉害之处。他多年的画画,带学生,练出一双火眼金睛。他能放胆让你去画,不给你任何的约束,咋得劲咋来,在你有困惑的地方,他提点你一下,在你碰到攻克不了的难点的时候,他给你示范一遍,认真的讲解一遍。然后你再去练,再去画,就能领会到其中的精要之处。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那不仅是技法上的提升,更是一种思维的跃迁。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郭老师就在他的教学中渗透着这样的教育思想。
记得我带孩子去跟郭老师学画画,画鸟的时候,鸟嘴老画不好,郭老师一遍一遍的示范,告诉我几种鸟嘴的画法,根据郭老师的讲解示范。再画的时候就有一些方向,也更有感觉了。画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画鸟的羽毛,撕鸟毛的时候,郭老师一点点示范讲解,那些稿纸我都舍不得扔,带回家,每次画到不会的地方,翻出稿纸,就想到了郭老师当时讲解的过程。相当于又温习了一遍,特别有用。郭老师教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市3区,好多学生已经独挡一面,开班授徒,共同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传给下一代。
郭老师教的学生各行各业,有大有小,有泥瓦匠,大车司机,也有老师,公务员,有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这是他与所有画画班的不同之处。郭老师的画画班一个月收费150,上的8节课。我估计在整个包头市都是最便宜的。因而他的学生特别多。尤其是成年人,有从青山昆区过来的,郭老师把自己画画的收入,买了很多的书,捐献出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郭老师特别愿意做的事情。他常常说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他愿意带更多的成年人学会国画。开更多的班,让这些成年人有一份收入,同时把国画这种传统艺术更广泛的传承下去。每每听到郭老师说这些,都有一种感动在心头涌起,我看到一个普通的国画老师,身上的那种责任、使命、担当。
这次去郭老师家,看到郭老师住的地方,房子不大,家具摆设简单陈旧。但是干干净净的,门和窗台的颜色都是黄色的,一看都有好几十年了,但擦得光亮光亮的。看得出阿姨是一个很勤快的人。房间里到处都挂着画,有玻璃框的,有卷轴的,有桌上放的,靠墙的一个书柜里,装满了书,家里很安静,很有艺术氛围。
看我要走了,郭老师赶紧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又要送给我。以前郭老师就送过我两本书了,都是讲传统文化的。挺有意思的。我读的很慢,读了好长时间才看完。感觉收获丰沛。
郭老师70多岁了,花花眼不花,手不抖。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郭老师精神那么好呢?这与他吃素有关系,更与他与世无争,看淡名利有关。如果郭老师收费稍微高一点,拥有一间自己的画室应该不成问题吧,阿姨感慨的说,就是没有自己的画室,画画的地方有点小。这也是郭老师的无私之处。让更多的底层百姓,也能接触到阳春白雪,也能学得起高雅的艺术,这也是郭老师的期望。
《道德经》说,以其无私而成其私。郭老师不开班了,他说他是岁数大了,把所有他的桌椅板凳都送给了他的徒弟李鑫姑娘,但他收到很多人的牵挂,很多人的关心,更多学生的惦念。
致敬郭呈祥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