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法、道心、儒身

佛法、道心、儒身

作者: 康康爱你们 | 来源:发表于2021-03-10 22:40 被阅读0次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南京某初中男生因为忍受不了父母长期身体和精神上的压迫,跳楼身亡了,感到十分惋惜。

人在幼年、青春期和成人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幼年身心都未发育成熟,饿了就哭,困了就睡,没事干就有时哭有时笑有时闹,“最喜小儿无赖”,给照顾孩子身心疲惫的大人一点可怜的回报和慰藉。成人的身心都已发育成熟,身体上能够抵抗疾病和伤痛,精神上能够克制情绪的泛滥,善于用多年习得的经验处理一切遇到的问题。青春期恰处于两者之间,身体上发育飞速,在这个生活条件好的年代一般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可是精神上的发育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半大不小的时候最容易遇到问题,而且这问题是隐性的,不像长得多高多胖,一眼就看得出来。

解决精神困境,最早的知名人士应该是释伽牟尼。释伽牟尼本是一国的王子,锦衣玉食,想干什么干什么。在普通人看来他应该是无忧无虑才对,他在20多岁之前确实也过得很快乐,可是快到30岁的时候,释伽牟尼突然感到很空虚,有感于生老病死等人生苦恼,决定出家修道。

我觉得当时的穷人根本不会喟叹所谓生老病死的人生苦恼,只会考虑下一顿饭有没有着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穷人要的只是生存下去,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只有释伽牟尼这样衣食无忧的人,才会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满足之后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换言之,也可以称作“吃饱了撑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释伽牟尼出家,偏偏要用挨饿受冻这种苦修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精神上的困境。穷人不要的他偏偏要(有种轮回的感觉),但苦修六年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的他已经骨瘦如柴,在接受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后才最终于菩提树下获得彻底的觉悟。

我对佛教其实没啥研究,一点点碎片的感受大多来自于身边的熟人。一位本科同专业同学考研到南大哲学系,不知道是不是学的宗教学,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左手捻着念珠,右手搂着女朋友,听说后来去台湾交流追随星云大师去了。还有一位是研究生同年级美术学院的同学,现在留校专门研究佛学,朋友圈都是各种佛学专业的会议或者论文,我也看不太懂。还有一位是我研究生的博士师姐,现在在大学当老师,一个星期两三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在家带两个娃。她这两年疯狂痴迷佛学,经常跑到一个来自台湾定居南京的女法师那里受教,有一次也带我去法师那里聆听了法师的传奇人生。法师本是台湾高官家庭出身,兄弟姐妹四个,父亲是某部部长,她家父母辈和平辈的所有人都是美国藤校毕业,家境十分优渥。她二哥在部队,已经是上校,马上就可以升将军,突然觉得部队无趣,家人也没告诉就退出部队去环游世界了。法师本人本来毕业后在台湾做公务员,可是没多久就开始痴迷佛学,跑到印度去拜上师,又跑到西藏去拜活佛,在西藏寺院待了几年,现在到南京定居。

我本来以为师姐也是为了解决精神问题才对佛学感兴趣,后来却发现她总找法师问她家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排挤怎么办这种现实的问题。

我恍然大悟,猛然想起来普通大众对于宗教的热爱其实和宗教创始人的初心往往并不一致。比如释伽牟尼想解决的是精神问题,用的是苦修的办法。但是底层信众却是因为生活的困苦来找寻精神上的安慰,或者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两者完全是反过来的。中国人求神问佛一般是有原因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其实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解决的是更高层次的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到哪里去,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等等形而上的问题。但是普通大众要的是保佑平安、保佑发财、保佑考上好大学、保佑上天堂之类的现实问题。宗教的传播必须依赖于大众,所以无奈只得装作满足大众的需求,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行,买一张赎罪券就能上天堂,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中国和西方不同,包容性比较强,儒释道都有各自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儒家说白了就一句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入世积极作为,但是缺少了点精神上的东西,所以需要其他宗教来补充。道家源自老庄,讲究逍遥自在,放荡不羁,不管你现世的一切,我就想曳尾于涂中,你管不着。佛家讲究通透,怎么说都对,世事无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儒系三连:稍等,抱歉,对不起

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

道系三连:闭嘴,滚蛋,你XX

中国真的很讲究和谐,完全不同的流派可以共存,不像西方因为宗教可以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异教徒是不能允许的存在。咱们这种和谐共生各取所需也挺好,有实际干活的,有遁迹山林的,也有关照世界的。有事没关系,大家可以坐下来谈嘛,这就是中国社交文化当中的艺术体现。

听三家大佬讲课

作为无神论者,其实从宗教中也可以借鉴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日常工作生活学学儒家,积极向上,该做的事情做,努力做到熵减而不是熵增。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希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努力奋斗哪能有美好的未来。与人相处可以学学佛家,这个世界上不同性格不同秉性的人太多,有时候也没有个对错,尽量用大局观看待问题。佛家总是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大的有恒河沙数、大千世界,小的有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0.018秒),无非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很大,包罗万象,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其实非常主观,主观和客观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鸿沟。自我修养可以学学道家,没有太多的现世羁绊,累了的时候就煮茶听雨,逍遥自在一会,于身心健康很有利。毕竟人的精神和身体一样也需要休息,光睡觉不一定够用。

所以作为家长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多思考思考,看看有什么启发,也许能避免孩子跳楼这种事情的发生,不给自己添乱,不给家庭添乱,不给国家添乱。

所以我总结的三点叫佛法、道心、儒身,三家思想兼而有之,循环往复,有张有弛,保佑我们身心皆健康,为建设自己,建设社会,建设国家贡献力量。

(写的有点虎头蛇尾,太晚了要睡觉不想再展开了。对了,赶紧去研究研究买保险。)

相关文章

  • 佛法、道心、儒身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南京某初中男生因为忍受不了父母长期身体和精神上的压迫,跳楼身亡了,感到十分惋惜。 人在幼年、青春...

  • 散花天女

    维摩诘 室有一天女,每见诸菩萨聆听讲说佛法,就呈现原身,并将天花撒在他们身上,以验证其向道之心:道心坚定者花不着身...

  • 在文化的河流里淋浴

    为什么会有儒释道的区分呢?儒家的儒心,佛家的佛心,道家的道心;这三心其实都是在大道的统摄里。 马克思、毛泽东、佛祖...

  • 自由的风景(二)

    儒说:修身齐家平天下,入世。 道说: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出世。 佛说:因果轮回,度人度己,超世。 道行、儒礼、佛法...

  • 儒冠误身

    井畔青丝柳,今春又,石榴开透。忆往昔,少年壮志几曾愁,纵轻狂,越春秋,笑论苍茫,欲把弓箫行大漠,伴长河落日,从容不...

  • 儒身道骨佛心

    儒释道三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条主脉,这三学互为表里,殊途同归,实为中华文明的珍贵瑰宝。 作为一名炎黄了孙,能坐拥这...

  • 祖师告诫 !诵经不解增长无明, 解

    释义生师父佛法开示:佛法是心法,只是心法,我们运用心法来成就大道,想要成就大道,得靠儒家思想来维护,所以说儒释道是...

  • 如何修炼你们懂吗……?🍀🍀

    释义生师父开示:有人问,如你所说,佛教怎么不是佛法呢?夫修行之道,儒、释、道三足鼎立,佛法从六祖往后就没有传下来,...

  • 找到最高明的老师

    智慧主要来自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法。但是普通人不喜欢经典,更不喜欢佛法。 如果不喜欢经典,不向圣人学习,我们的思想...

  • 《生命·觉者》第二辑: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少年立大志

    NO.1 儒释道的最终归宿 打开内在的心灵世界 梁冬同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和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道心、儒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cg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