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欣一。很高兴在晋马大学微课堂中给大家讲解《从心理学角度看企业管理》,今天我们继续讲角色,这一讲是一个加餐,我为大家讲讲营销中如何发现角色,处理好角色,促进营销。
在传统商业中,有一句口号叫:消费者就是上帝,以此来说明消费者在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后,产品经理文化又催生出了用户至上的思维。对于消费者和用户的推崇,一直都是商业里的金科玉律。
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泛泛去谈消费者和用户。我看到有一本营销策划的书专家,把消费者和用户细分成四个角色。这四个角色,对应的是产品消费的四个阶段和四个情景。这四个情景分别是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使用后。
在购买前,消费者还没有到购买场所,但是消费者可能会从广告中看到商品的信息,或者从朋友口中听到对产品的推荐,或者看到有人使用这款产品。
购买中,是指消费者在卖场或者电商网站上购物的过程。
使用中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
使用后,指的是消费者使用了产品之后发生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会跟其他人分享,会不会在网站或者社交网络上发表评论。
消费者在这四个情景扮演着四个不同的角色,分别是:受众、购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
哪怕是现在互联网上完全免费的产品,其实也存在这四个过程和四个角色。因为即使是完全免费的产品,也需要用户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和选择成本。
只不过这四个阶段要被改写为:使用前、挑选中、使用中和使用后。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角色:受众。受众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茫然,第二个特征是遗忘。
茫然指的是,对于受众而言,当你通过媒体、广告向他传递信息时,他其实非常茫然。因为对于他而言,他身边的任何事情、任何跟他相关的信息,都比你想让他看到的信息重要。因此,“沟通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把受众从茫然中唤醒过来,让他注意到你,意识到你在对他说话。”
怎么做到唤醒受众呢?他们给出的方法是,“刺激”,通过刺激的方式,最高效率的完成沟通,激发出受众本能的反应。
一种佛教唯识宗里的说法,可以说明怎么做到更好地刺激受众和唤醒受众。
按照这种说法,现象可以分为三类:现量、比量和非量。
想象你站在一条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街道上,人群汹涌向你走来。人群里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各种人都有。你就在这条街上,客观而言你看到了所有这些人,但是你不会对这些人留下任何印象。这就是现量。
这时候,人群中突然走过来一个非常好看的姑娘,她冲着你笑了一下。用佛家的话讲,当你意识到她是一个非常好看的姑娘时,你已经起了分别心。你把她分类了:这是一个美女。这就是比量。
要做到有效的传播,首先就要让受众起分别心。也就是说,你要传递的信息,要讲的内容,要跟其他人不一样,不能泯然众人矣。
咱们还回到那条街上,接下来,你就开始产生联想。比如你会想,这个姑娘长得有点像那个明星啊,梁咏琪。她会不会遇到星探呢?甚至更进一步,她对我笑了一下,是不是对我有好感?这就是非量。非量就是让受众开始产生联想。
接下来来看受众的第二个特征,也就是遗忘。
遗忘指的是,你好不容易把受众从迷茫中唤醒了,但是他转眼就把你忘记掉了,重新陷入到迷茫中。这种现象其实非常常见。
怎么能够让受众记住你?最好的方法是重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已经家喻户晓的品牌、世界级的品牌,仍然在坚持做大规模广告投放。因为它们要通过不断重复来唤醒你,让你记住它们。重复非常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很多人会把品牌建设分为三个等级,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然而,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都是伪命题。
因为,品牌美誉度是结果,不是目的。你做什么事,就是什么形象。一个品牌持之以恒对消费者好,自然就有了美誉度。
至于品牌忠诚度更是无稽之谈。对于品牌来说,“永远不要想消费者忠于你,应该反过来,你要时刻忠于消费者。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忠于你,你有全部责任忠于消费者。”
所以,要想打动受众,让消费者进入到产品的选择和购买阶段,就要通过传递不同的信息,以及不断重复来做到这一点。
当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了你想要告诉他的信息,也就是说他知道了你的存在和你的价值之后,接下来,受众就变成了购买者。
购买者是消费者的第二个角色。“购买者的核心特征是,置身于购买环境中的信息搜寻者。”购买环境,可以是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中的真实货架,也可以是电子商务网站。
在购买环境中,怎么做到让购买者选中你,而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给吸引走呢?
有一个方法是,把企业全面媒体化。
所谓的全面媒体化,指的并不是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而是说,产品就是企业自己的媒体,产品包装就是品牌最大的媒体,“全面媒体化,就是用媒体思维去设计企业和消费者接触的所有环节”。产品可以通过对包装的设计、对包装文案的设计等等,引导消费者完成购买。
比如,可以善用颜色来吸引购买者。“用色如用兵”。举个例子,为什么史玉柱做的黄金酒,包装要设计成蓝色?中国人送礼不是都喜欢红色吗?对呀,就是因为所有的礼品包装设计都是红色,所以,黄金酒就要设计成蓝色,这样在一片红色的货架上,马上就能被人注意到。
消费者完成了购买,或者对免费的产品而言,完成了选择,比如,下载了你的应用。接下来,购买者或者选择者,就变成了体验者。他开始使用你的产品。
消费者的第三个角色,是体验者。
因为任何的产品,都希望能够吸引老用户、回头客,所以,就要想办法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给消费者和用户一个很好的体验。
在产品上,就是通过设计体验,来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良好。这里面也是有方法的。
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洗衣粉里加上蓝色的颗粒。洗衣粉都是白色的,加上蓝色颗粒,就非常显眼。商家会传递出这种信息:蓝色颗粒是催化酶,可以让衣服洗得更干净。但事实上,催化酶并不是蓝色,蓝色的颗粒可能也不是催化酶。增加了蓝色颗粒,只是给用户制造体验,让用户能看到“催化酶”。当然了,商家并没有欺骗消费者。因为洗衣粉里确实加了催化酶,只不过不一定是蓝色颗粒。
再比如,化肥里面的复合肥。复合肥是一种很先进的化肥,是把氮磷钾这些物质均匀配合在一起。但是复合肥开始的时候一直打不开市场,因为很难让农民相信复合肥的做法。后来,商家就把复合肥做成了不同颜色的颗粒混在一起。农民看到均匀分布的各种色彩的颗粒,马上就觉得,确实是氮磷钾掺在一起的。
到现在为止,一个消费者已经扮演完了受众、购买者和使用者三种角色。也就是说,他其实已经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消费流程。
不过,别忘了还有第四个角色:传播者。而且,这是在使用完成之后才会扮演的角色。
对营销人员来说,传播者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使用完成后的这个环节,也经常会被忽略掉。其实,消费者的主动传播,是整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消费者主动自发替你传播,起到的效果,要好过你去投放广告。
怎么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是你的产品要好,给了消费者和用户很好的使用体验。然后就是,要考虑口碑传播时,会怎么被传播。如果你的产品好,肯定会有口碑。但是你的口碑,别人是怎么传播的?也就是说,别人会怎么向别人介绍你?
因此,广告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品牌要讲一句话给消费者,还要考虑到,一个人会怎么向另外一个人介绍你这个品牌。在写文案的时候,不仅仅要思考如何向购买者介绍产品,还要思考,使用后的消费者,向别人描述这个产品时,使用的语言怎么能够不存在误解,怎么能够更准确。
在学习品牌管理的时候,老师讲到品牌推广,就说,要考虑到一个人会怎么向另一个人转述,要提供给用户一句话,让他可以很方便地告诉其他人。这样,就能增加产品品牌的二次传播。
消费者在整个产品使用过程中会扮演的四个角色:受众、购买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设计,让消费者和用户更加满意。希望这一课对你有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