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唯识宗有一个现量观挺有意思,对人们见到外物后心理活动描述入木三分。
现量观包括现量,比量,非量三个量,什么意思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比如你在步行街上,对面的人走过来,有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你都看见了,但你不起反应,也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这就是现量。
忽然,人群中走过来一个美女,明眸皓齿,身材迷人,你马上就有反应了,你心中有了比较,这是一个美女,这就是比量,即比较之心,分别心。你把她归类到美女这个范畴了。
那么,非量是什么呢?这个非有想入非非之意,比如你看到美女,有了分别心之后,接下来多半是占有之心了。
佛道修行,修掉的正是分别心和贪心,所遇种种只作现量观,不可掉入比量和非量的陷阱。
而对营销而言,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的营销(广告)信息,只让受众看到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现量,受众没有反应,意味着你的营销信息没有切中要害。
你必须让受众在茫茫人海中一眼看到了,产生分别心(因为你与众不同),并且,进一步想入非非,渴望拥有你提供的产品,产生拥有后的联想,你的广告投入才没有白费。
关键就在于,你怎么让受众对你分别心?如何勾起他的欲望,让他进一步想拥有你提供的产品?
由此看来,营销,是顺应人性的,利用人性的惯性来达成销售,而修行是反人性的,犹如逆水行舟,的确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