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带着儿女去探望妻子的爷爷,顺便感受乡村的风光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在丰收后的田里,陪伴女儿近距离观察母牛和牛仔,兴冲冲的拍摄小视频。女儿说“它们会咬人吗?”我说“不会。”
是的,拍摄的时候一只小牛缓慢的走近我们,再走近,伸出了舌头舔了一下拍摄中的手机,没有咬人。

随后,带着孩子们去小溪看鸭子,到果园旁摘桔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为了更好的拍摄角度,我下到溪边的草丛,嫂子喊道“小心陷进去。”我说“没事。”
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四只鸭子,从贴近水面的地方拍摄,更生动。

在池塘边,小表哥在20厘米宽的水泥墙上寻找小鱼,女儿因为被人错喊成“小哥哥”不开心,嘟着嘴巴也与她的小表哥在那蹲着。妻子急忙站到她身旁,怕她掉落水中。我说“最多换套衣服。”
两个孩子稳稳的在池塘边上看完鱼就回家吃饭了,而我也抓拍到了她嘟着小嘴的照片。

午饭后,大家带在厅堂喝茶聊天,我带着女儿在门前玩耍,将她抱起来放在门前的防护墙上,单砖不足10厘米。我在后面抱着,让她看门前的田野。又想拍照了,轻轻的牵着她的手,让她缓慢的调转方向,面向家门。厅堂里有个人说“孩子这么大胆。”另一人回答“之前站过一次。”
我捧着手机开始寻找拍照的角度,为避开门前的电线,我往后退了一点,感觉还是没有好的角度,再蹲了下来,正准备按快门的时候。
女儿消失在了我的视野!
摔下去了!
我跑到墙后面,从水泥做的水渠中将其抱起哇哇大哭的她。
刚抱起,其他人就到了身边。
她浑身是泥,头发上是泥和血。

算上水渠深度,落差超1.5米。
慌了。乱了。
快速将其湿衣服脱掉后,妻子将外套脱下裹在女儿身上。
为避免我急中出错,由大舅子开车,奔向镇医院的急诊科。
一边密切观察孩子神情,一边注意孩子头部的伤口,一边安抚孩子。待孩子的哭声稍停,感觉伸出手指询问她是否知道几个手指头。
一路飞奔到镇医院。
急诊医生初步判断没有大碍,用了几分钟做了简单的头部清创处理。
因为落差高,且头部有外伤,我们随即继续驱车赶往人民医院。
一边继续观察孩子的神情变化,询问是否有其他疼痛的地方,一边联系医院的朋友帮忙,一边在网上挂号。
做完头部CT后,我们一直守着报告打印机前,直到4点23分正式报告出具才稍微安心。
感恩上天。
除夕之夜,我仍做噩梦。
我完整回忆并深刻反思了此事。
一是没有区分危险与风险,置孩子在如此单砖的墙体,是危险。
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孩子不会摔下去。
三是有忽视风险的习惯。
其中第三点,是要切头切尾的改变的,也是此文公开的意义。
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在可以选择的时候,“危墙”就是危险,应该避免;不得不立于墙下之时,“危墙”的风险就要预测并通过缩短停留时间、增加防护、巩固墙体等等各种方式降低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