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间隔年,来的急促而漫长。
没有一场旅行,没有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很平淡的,简单的,过完了一整年。
不觉得遗憾。
这一年慢节奏的生活,空白的时光里,我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家,是我一直不愿提及,也很难解释清楚的一个话题。
母亲爱我,但两段婚姻的不幸让她将所有的希望赌在了我的身上。
两位父亲,不负责任的生父,年龄大了母亲40岁的继父,两位各有的3个与我无血缘关系的子女,更是拉扯我进入一次次为时过早的痛苦。
父爱,我一直感受不到这个词的力量。
3、4岁的记忆是父母的争吵和拳脚相向,这么多年,依旧清晰的无法抹去。
6岁时,新生活的开始带来的是数年寄人篱下和无数外人的异样眼光及闲言碎语,母亲迫切的望女成凤由此开始。
青春期的我,活的很痛苦,执拗泼辣却又脆弱敏感的一塌糊涂。
那时,别人对我最多的评价是,极端。
干了很多糊涂事,母亲常说,那几年强烈的叛逆期,毁了我。
青春期结束,爱走极端的性格扳回了正常,人生开始进入了忙碌却迷茫的阶段。
现在回想,似乎高三以来的记忆就是模糊的,没有虚度,但又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
高考失利,当年的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不太好的学校念我想念的商科,一是去外地985大学念其他专业。
我说选前者,母亲誓死反对。
有时候,真的是命。那年实行平行志愿,4所学校,一共填了24个志愿,结果就进了我随手且仅填了一个的软件工程。
母亲很高兴。
因为这个专业很好就业,且通常工资不低。
但偏偏,入学前我对它陌生,入学后更是不喜欢。
大学四年,我在逃避与努力中来回游走。
去美国念书,是高中起的梦想。
大学前两年,专业以外大多在准备托福和GRE。
大三,继父情况恶化,回归现实,放弃留学,准备专业课,找实习。
大四,找工作,做毕设,毕业。
我是所有人眼中不错的孩子,算不上顶级优秀,但至少不差,有想法,独立坚强。
只是自己却清楚的知道,我在瞎忙,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母亲有面子,为了在未来给自己和母亲挣来一席之地。
我喜欢的是什么,我不知道。
而独立坚强的背后,更是多年根深蒂固的自卑。
青春期时,特别的缺爱,对友情和爱情都有着极度不切实际的渴望。那时认为,这两样是浮木,可以救我离开压抑的死海。
但,或许是攥的太紧,这两样,大多没有太好的结果。
然后,就是慢慢的成长,学会了不在意,不痛。
最终,变得有些感情淡漠。
而多年家庭的不幸福与压力,让我极度渴望自由。一旦被一样东西束缚,就仿若窒息。
不婚,丁克,这两个想法从几年前开始在我脑海扎根生长。
渐渐地,我开始更加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此,爱折腾,成了新的标签。
一年的工作,充实而劳累,发生的数件事情让我想去追寻那年高考失利后错失的梦想。
幸好,这些年,母亲也在改变。
这一次,她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由此,间隔年开始了。
托福,GMAT,留学DIY,考驾照,读书,开通公众号,学习化妆,做手帐,码字……
这一年,开始实现大大小小的梦想。
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味的向前跑。
偶尔会有心焦,觉得很多事情太晚才开始,觉得过去浪费了太多时间。
但静呆两天,这种情绪又会悄悄淡去。
毕竟,人生,还有那么长。
毕竟,人生,变化无常。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列了长长的遗愿清单。
若哪天突然离开,在这张清单上打钩的越多,才越不觉得遗憾吧。
这是,这一年,最大的感悟。
即将赴港,开始研究生生活。
从计算机跨专业到金融,一年12门课,前路是更多的挑战。
惟愿,不忘这一年的感悟。
不忘那份长长的遗愿清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