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作者: 王卓骁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16:31 被阅读0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却没有任何怨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相关文章

  • 归园田居

  • 归园田居

    南山将绿色的发髻高高绾起,溪流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看着田园,拥着清风,所以情怀似...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时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时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归园田居

    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少无适俗韵 于是便随意写下曾经的憧憬 没有欢喜没有失去 只是写着字句 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事需要一...

  • 归园田居

    望吾黍稷兮 尽伶仃 望吾田地兮 尽荒芜 望吾书卢兮 尚有书卷未读 望吾园兮 杂草丛生 心系旧院 欲还 心系藏书 饮...

  • 归园田居

    三间民房,庭内双燕忙筑巢,庭外梧桐枝繁茂,外有一汪清如许,小径环绕多情柳,春来报信,夏至纳凉藏莺,推门南风吹,锄豆...

  • 归园田居

    假期,在这一场大雨中临近尾声。 很多年来不曾有过的热闹暑假在各自启程之后黯然落幕,留下阵阵雨声,来自离别前的安静,...

  • 归园田居

    竹篱本自然,田园复西归 晨起迎朝阳,日暮送黄昏 前路渺茫茫,足下亦追随 道是坎坷路,风雨也无悔

  • 归园田居

    根据家里的顶楼优势,父亲和母亲在天台搭了最原始的“菜篮子”,用来种菜。 最早想种菜的灵感来源已不可考,也许是受大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园田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fh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