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了《谁在我家》之后,我倒是对西方的心理疗愈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谁在我家》并没有让我十分的受益,初看还觉得非常扯,不过确实给我对西方疗愈法打了一剂预防针。而《这不是我的错》和这套《轻疗愈》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了,西方的心理疗愈法是一种治疗方法,首先针对的是自我折磨(有病)的人。而所谓的“健康人”和没心没肺的人看了也没有用,这些人更适合去庙里烧香拜佛。以下的数据仅作参考,当然在我国这些人被冠以“想太多”。
在美国,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而每2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1.1%的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2.6%的成年人患有躁狂抑郁症;6.9%的成年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8.1%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其他病症包括多动症、自闭症、边缘性人格障碍、饮食失调、强迫症、创伤后压力症等等。
花了一天时间读完了《轻疗愈》《轻疗愈2:敲敲瘦》《轻疗愈3:敲除疼痛》。其实这三本书讲的是一件事,甚至于,同一本书可以再进行浓缩至15分钟读完。整套书里大量充斥着治疗案例,而原理却是一模一样。虽然有点为50块钱三本书有点不值,不过,作者通过不同的案例不断地强调强调强调。其实符合轻疗愈的最大脉络,就是重复。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轻疗愈,脱胎于中国的经络学,是一种出口转内销的东西。老外把整套经络法中最浅显的东西和西方心理疗愈原理结合,然后再包装一下,居然也有50万会员(书中自称,现在网上说有100万会员)。我稍微查阅了一下我国自己有关经络学的书籍。一看名字就都感觉望而生畏,深奥的很。也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深入浅出讲经络的书。而且我国的中医鱼龙混杂,很多人对于中医的态度近似于迷信。就这点来说,真是遗憾。之前微信群里的朋友也这么说:“我也想敲,但是我找不到穴位。”其实这本书可以算做傻瓜般的经络按摩。西方人就是有本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先放图,如下:
虽然心理学中的很多流派都被视为伪科学,但是那些治疗师总是在书中尝试用科学的说法让自己的学说更为合理。据说有压力的人更容易得慢性疾病,同样是做了手术,而在术后得到感染的人,大多都是有着心理创伤。上次听樊登说书也提到了这个说法,压力巨大的人更容易得病。而我本人有着强直性脊柱炎,虽然官方说法是,强直性脊柱炎无法治愈,也不知道发病的起因。但是我自己对几个病友的询问而言,不少人在发病前曾受到过剧烈打击。
而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应激反应。当初引发剧烈压力的事件在你眼前如同幻灯片一样,一遍一遍的播放,你无法从循环中解脱出来。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你通过想象就可以获得当时一样的感受。这也就是男性无法摆脱A片的原因,看A片撸管的体验和做爱其实没多大区别,不少男性朋友还觉得撸管更舒服呢。就比如女性有被性侵的心结的话,用张德芬的话来说,你虽然只被他性侵了一次,但是你在自己的脑中被性侵了无数次。完全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当你回忆起自己的的压力王事件时,掌管压力的杏仁体(类似于烟雾警报装置)开始释放皮质醇,于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你开始浑身紧张,就如同被老虎追赶一般,每次都精疲力尽。应激反应会让你日常耗费大量无用的精力。身体处于紧张之下会引发多种负面症状,比如长时间的肌肉无法放松导致的慢性疼痛,又或者压力导致消化系统运作不正常的肥胖。
从应激反应中解脱是很难得,因为记忆是无法消除的,更何况有些人已经沉浸在这段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把一件事判断为危险,却不是杏仁体的工作,而是你之前留在海马体中的记忆。每当想起这件事觉得紧张,海马体进一步把这件事确认为危险事件,而杏仁体则进一步释放压力,这就陷入了死循环。轻疗愈的原理就是,在你回忆起那些事之后开始敲击,把情绪平复下来。于是掌管识别危险的海马体渐渐意识到,可能之前把这件事标记为危险是错误的,因为想起这件事并没有感觉到紧张。压力循环的链条从此断开,是不是有佛学四法印“横出三界”的感觉。这不仅仅对应激管用,在合适的操作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的自控力,提高生活质量。
最近在学审计,由于审计准则是抄西方人的。所以我发现一件事,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是一个套路。找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如此,治疗心理疗愈的创伤也是如此。那就是“了解、识别、评估、应对”。所谓敲击法是“应对”层面的事,这很简单,9个穴位依次敲打罢了,一张纸就能写完。不过你“应对”之前需要知道问题出在哪,否则无的放矢。而西方心理疗愈的重点,其实在“了解、识别、评估”。用书中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压力树”找到你的“压力王”事件。真正的勇士往往要直面自己的心里创伤,然后把他解决掉。好莱坞电影的套路里,最后的高潮部分,大多是主角战胜了自我,得到了灵魂的升华。至于打倒BOSS,那只是副产品而已。
情绪释放疗法的操作步骤:
1、找到你的“压力王事件”——最头疼、最苦恼的事情,并使用尽可能详细 的提示语(“压力王事件”带来的感受); 例如:我很生气,心里堵得慌,因为老板说我不好好工作。
2、用主观焦虑评分为你的“压力王事件”打分——如果最高为10分,想想你的 “压力王事件”,你的苦恼能达到那个级别?
3、认真拟定一份描述语,把“压力王事件”填进空白处:“尽管 , 我还是全然接受我自己”; 例如:尽管我的任务截止日期即将到来,这让我抓狂不已,但是我全然接受我自己。
4、用一只手的四只手指敲击另一只手的手刀点,同时将问题描述语重复3 遍;
5、依次敲击身体的 8个部位,同时大声说出“压力王事件”的提示语。每个部位敲击5~7 次;
6、将8个部位敲击一番后,做个深呼吸; 你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变化?问问自己,那件事情发生改变了吗?敲击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呢?
7、再次用主观焦虑评分为你的“压力王事件”打分,检查效果; 现在你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治疗了!深呼吸以后,现在从 0~10分的主观焦虑评分应该打几分呢?
8、重复以上步骤,或寻找其他“压力王事件”再进行治疗。 再坚持下去,做5轮,做10轮,专心投入,去获得你想要的解脱。当这一件“压力王事件”消除后,你可以开始用情绪释放疗法去治疗其他想要改善的事情了!通常有很多人在敲着敲着就泪流满面,这说明压力得到了释放!
压力树
症状/表现处于最外层,可能是因为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如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也可能是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如拖延症、遇事就逃避、网瘾、烟瘾等。
情绪则是症状/表现背后心理的反映。如做事情习惯拖延,可能是因为心中藏有深深的害怕、恐惧之感,缺乏勇气面对这种感受。
每一种负面情绪的形成,背后必定蕴含着一件或很多件令人伤悲的过往。如一个人胆小怕事,或许是因为成长中受欺负,或许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所有负面情绪的产生都要归结到早年经历中形成的束缚性信念。这些信念有的来自我评价,有的来自家长、老师、周围人的评价或心理暗示。如“你真笨”“我不重要”“爸爸妈妈不理解我”“我不配拥有富足的生活”。
至于敲击顺序,是这张图。先做几轮负面情绪的释放敲打,再做几轮正面情绪的唤醒敲打。
依次是
1.眉毛内侧
2.双眼外侧
3.双眼下方
4.鼻子下方
5.下巴
6.锁骨
7.腋下
8.头顶
我按顺序敲打之后,胸腔外侧疼痛不已。百度了一下,这个地方是辄筋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主管风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我正好有很厉害的强直性脊柱炎(风湿),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经络的信心。正好手上还有一本足底按摩的书,几年前不是很信这个。听说有人捏脚捏好了妇科病还嗤之以鼻,现在觉得可能是由于我当时有点无知。街道里的一位党员娘舅还提出来要帮我按摩,不过当时我只信医生的“无药可治”的诊断结论。现在想想,真是有点辜负了别人的好意。对于足底按摩,我发现我最近脚跟比较疼,也就是代表骶骨的位置,的确是有点道理。我在文章最下面贴了一张足底反射区的图。
值得一提的是,你需要做一个识别程序,看看是否有不必要的束缚性信念。相比于敲击,还是找出自己的心结比较重要。有慢性疼痛的人,很多有自己的心结,本身无法接受自我。说到底,压力和父亲的爱是一样的。本质是爱你的,只是表达错了方式。压力给予你应激反应只是为了提示你危险。身体给予你反馈疼痛,只是怕你运动时伤到,一样是为了保护你。他们自说自话给自己赋予了没来由的责任,以“为你好”的名义。
虽然无法擦出记忆,但是其中的负面情绪和惯性会被擦除。甚至,你对疗愈方法觉得没用的想法也要擦除。类似于卸载一个旧程序,安装一个新程序。尽管数据没有变,但是你处理数据的方式已经变了。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你遇到的事,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入。C是你的情绪反应,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出。你无法通过改变A(现实)来改变C(感受),因为你不是上帝。你只能通过改变B,也就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来改变C,类似于计算机的逻辑处理。
按照书上的说法,一天要做15分钟。我在想要是一天做5次的话,相当于你对自己催眠了5次。每天坚持做的话,其实也是不断对自己进行提醒。我个人不认为存在什么叫做意志力的东西。大家嘴中所谓的意志力仅仅是智慧、自信和惯性的结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惯性又远远比智慧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不断被提醒以维持惯性,而不是思考生命的奥义。毕竟,已经有足够的先哲们替我们思考了很多。明白一件事是一回事,持续的贯彻一件事又是另一回事,过程中时刻会因为生活的琐碎而忘记初心。在不断的提醒,提醒,提醒后,自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无论是压力的负面情绪,还是自我释放,都是如此。
而这种自我催眠(疗愈)式的敲击,未必只是用在心理创伤严重的人身上。就是平时的纠结也可以通过敲击来处理,比如一些成瘾性习惯的挫败感。很多时候暴食等等成瘾性习惯一样是由于内心进入了死循环模式。而敲击可以让人拥抱安全和放松。“了解、识别、评估、应对”这套方法,运用在日常中,能帮你更好的认识自己。有点孔子说的”我日三省吾身“的感觉。你心里一旦出现失控的念头,就敲啊敲啊,同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给说出来,再说一遍正面假想,就给自己的惯性行动多了一重自我判断。类似于《思考,快与慢》的慢思考。
最后,对于压力,我还想说一下个人体验。我个人是有心理创伤的,在几年前,我发生某些“应激反应”的时候,即使走在马路上,我也会原地停止走路,目光呆滞的沉浸在自己脑中的片段之中。当然这两年通过看书自我缓解了很多,当然很多时候还是处于心不在焉状态。今天早上在跑步时想起了樊登读书会最近的另一本书《身体从未忘记》中的眼动疗法,就是你在述说创伤记忆时心理治疗师拿一个指头在你眼前晃啊晃,让你盯住。自然就感觉好很多了。基于同样的原理,我发现眺望远处也能有一个效果。眼动疗法是让你眼神集中于一个点,而无法进入压力情景中的涣散。一样是替代海马体中的危险识别信号。这就和当你做出笑脸时,你真的会开心的原理一样。用另一种身体的反馈方式倒逼情绪。我跑步时从南浦大桥集中眼神看卢浦大桥,的确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也无暇胡思乱想。甚至在专心之下有一点点“心流”的感觉。不过蓝牙耳机里的得到听书也听不进去了。这个方法的限制是上海楼房太多,基本无法远眺。而我又不好意思找一个人专门在我眼前划圈,这涉及隐私。心理学的疗愈方法也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很多人试了很多方法不管用,但是,总有一款适合你。
其实还读了两本书,一本《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前几章简直读不下去,后几章越读越有味道,非常暖心的小说。
另外还读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是这次范伟拿奖的电影原著。老舍笔下的人物刻画的确不错。说心里话,我觉得虽然新时代科技进步了这么多。但是所谓的“潜规则”,完全就是清末民初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