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要面对的每一件事情!
张丹茹女士所著的《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一书从操作层面告知我们如何不断精进,获取成功。和只讲成功理念,猛打鸡血的成功学不同的地方在于,该书从个人成长案例、梦想清单、价值兴趣、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多重身份等方面给了读者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和路径。以下是我阅读该书的一些感悟。
一、做好眼前事。要成长进步首先要有成长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达成某个目标的愿望,他自会自己寻找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但多数人并没有这样强烈的成功愿望,如果有,也是“热三天”而已。但只要做了事情,就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只是有的人快进,有的人慢进而已。快和慢的差别就在于对于在眼前事的态度:把眼前事看做纯粹的负担还是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那些实现了人生宏伟目标的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未来的自己会这么牛,最多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因为人、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
正如张丹茹小姐,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互联网行业,这也是之前她所未能想到的行业。能拿到6个offer,主要在于张小姐对待招聘的态度。时间上,多点出击,每天发上百封邮件;内容上,制作了多个版本的简历和求职信;机会上,面试演练,刷题;渠道上,招聘网站不放过;套路上,分析得失,及时改进。
二、完成小目标。对王健林来说“赚一个亿”只是一个小目标,但对普通的人来这个目标遥不可及。当然书中也提到“写一首诗、步行15公里、写一封感恩信……”等一些比较文艺、煽情、小确幸的目标。这些目标实现起来不难,对注重实用性的对多数人来说不够现实,但尝试一下又如何呢?生活有时需要自己加一点料。社会性是人的最重要属性,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公民、教师、亲友、同学、父亲、丈夫、儿子、下属……每个角色都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都有要实现的目标,就看你把那个目标放在了前面。
参考丹茹小姐的微梦想清单,我也初步制定了一份自己在未来一年初步规划。
锻炼身体:去年事情比较多,锻炼少,腰肌劳损比较严重,经常腰痛,这一年通过慢跑和快走进行改变。做个好父亲:儿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相对应的我的教育观念和措施也要进化。大量阅读:每月最少读2本书,至少一本有关教育,就我的阅读速度,应该完全没有问题。教学研究:争取能在这个学年度发表一篇论文。
三、自我管理。我想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学习、自我驱动。1.时间管理。什么样的时间是有价值的时间?做家务上花费的时间算是有价值的时间吗?我不喜欢搞卫生,但也不喜欢请钟点工,不喜欢外人到家里四处走动的感觉。因为我还没有忙到必须要请人到家里搞卫生的程度。2.自我约束。必须承认,在手机上我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除了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须事件外,大概有1小时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浏览。这个暑假,我关闭了朋友圈,感觉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也给自己定下了“暑假不下围棋”的要求。3.自主学习。我喜欢买书,别人介绍的书一般都会买,但不少书都没有细读和浏览。今年我接触了“得到”和“喜马拉雅”两个app,通过音频进行学习也成了我的一个爱好,但投入的时间并不多,我想以后在做家务、散步、跑步、开车等比较机械和简单的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学习。4.自我驱动。一般来说的我的工作动力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任务驱动,二是闲不住。我特别讨厌无所事事的日子,无所事事的日子是指没有事做、没有书看、没有网上的日子。
丹茹小姐所著《学习力》中的一些具体措施非常好。比如:养成主动沟通的习惯,不愿意沟通有时是逃避现实,不沟通有时候会造成一些误解,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同事、上级主动沟通会减少很多摩擦;努力并不是只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有胆识、胆量敢于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改变某个不好的习惯,首先不是打破,二是寻找替代品。
我不喜欢书名中“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的提法。感觉比较急功近利,学习知识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变成现实中可视、可触的物质吗?人难道不能纯粹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学习某种技能吗?“有价值”又是什么意思?还有无价值的知识变现者吗?或者说知识不能变现就毫无价值可言?
正如丹茹小姐所言:“人生的很多际遇,不都需要直接寻找,只要按照自己的步骤,或急或缓,或明朗或迷茫,行动起来,逐步打开自己,丰富还是精彩,自行把握。”
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你想要的总会到来的。
闫延河 2018年8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