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郭终究还是被裁了,在他进入这家公司10年零9个月的时候。
事情发生得并不是很突然,但也让人接受不了现实。
但在前天晚上,我们几个老友还在一起谈笑风声,第二天早上老王就发信息给说被裁了。
待老郭把手续办妥,我们几个又聚在一起时,他像透了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
他说:“公司凌晨2点群发邮件,称组织架构调整需要减员,那天刚到公司就接到了解聘通知,连同我这经理在内,整个部门10多人。”
老郭说,年前开始,他已隐约察觉风向变化,公司中高层会议已很少再邀他参与。
但可笑的是,在2018年的尾牙年会上,董事长亲手将“十年杰出贡献奖”的奖牌递到他手上,紧紧的拥抱是那样的热情,像个大家长说道:老郭是我们最忠诚可信的伙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中流砥柱。
然而,10年辛劳,结果是说裁便裁。
老郭苦笑:“还想着干一辈子,再干个10年好退休呢。但现在总算看明白了:公司与员工,就是一种交换,哪有什么忠诚可言。”
这旁边一直不发言的小王发话:“这个太对了,说到我心里了。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忠诚于刚入职的新公司,现在算是明白了,我明天就去办离职手续”
我说:“我们最近是要扎堆离职吗?几个大老爷们在一家单位干了10年要离职还说得过去,小王你这才刚入职半年呢,一点儿忠诚度都不谈了吗?”
小王说:“哪有什么忠诚,说倒底我们都是利益交换方。现在这个年代了,还谈单方面的忠诚,那就是耍流氓。咱还要对流氓忠诚吗?”
我们都陷入了沉思:人在职场,倒底要不要忠诚呢?
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有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所有人受到的教育都是教我们要忠诚。
沉厚的中华历史就是一部忠诚解说史,多少忠诚的故事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都知道:一定要忠诚。
可是,时代在变迁,理念在升级,我们倒底要怎样的忠诚呢?
身为员工,倒底该怎样忠诚于公司?
身工老板,倒底需要怎样忠诚的员工?
(2)
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公司忠诚?
一份薪水?一种安全感?好的未来?或许只是安于现状?
然这些并不是全部。
约束我们的忠诚其实就是职业道德。
说白了,即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领这份薪水,就应当在工作时高效的完成任务,不损害公司形像和财产,力所能及的帮老板解决问题。
即便离开,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工作交接完成,做到好聚好散。
一个人做到了这些,便可以说我是忠诚于这家公司的。
但不乏把忠诚看成至高无尚的员工。
比如:雷军。
他在金山的忠诚故事几乎是业内耳熟能详的事情。
他是早于BAT的领袖,在互联网界少年得志,但是却被BAT们超越的人物。
但他在忠诚与个人成就之间,选择的是忠诚。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他放弃了外界无数的天价诱惑。
甚至做到了在离开金山后又返回金山,帮助把手机WPS推上了顶峰。
他说:公司给了我平台,我便要对得住公司的回报。
雷军的忠诚,简单直接,做到了极致。
不管做什么都怕认真和极致,所以雷军的成功在我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是,员工的忠诚并不是单方面和发自内心的。
对员工忠诚的影响还有包括自企业的信任、对员工的尊重、对员工重用的程度等等。
王石曾说过:人才,是条理性的河流。
说明员工都是理性且动态的,忠诚也就根本没法量化。
当HR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考虑忠诚的时候越来越少,考虑能力的时候几乎占了所有问题。
唯有个人能力,即可以量化,又相对比较静态和具体。
作为老板,大多时候需要的不是忠诚的员工,而是有能力员工。
只有能力,才是创造价值的核心因素。
能力却是站在员工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来的。
因此,老板需要提供员工所期待的待遇、信誉、关爱与理解等等。
甚至老板的个人魅力都成了员工忠诚的原因之一。
这是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新诉求。
这个诉求早已存在,只是人们一向忽略了公司对员工的忠诚。
时代变了,企业也在悄悄改变。
提供稳定的工作,已不能成为忠诚的唯一条件。
这个时代,公司单方向员工要求忠诚,就是在耍流氓。
忠诚,是相对的,更是互相依存的。
职场里,公司和个人是对等的两个独立主体。
公司以生存发展需要能随时能牺牲员工,那员工也就自然也能为了自身原因放弃公司。
真正聪明的老板,和员工谈心画大饼给出希望,更会谈金给实惠实现梦想。
一味单向要求忠诚,就是一种耍流氓,绝对是求不来办不到。
靠谱的老板,对忠诚从不去做要求,却收获一票自愿跟随、福祸共担的员工。
这样,才是真厉害。
(3)
多年前,我曾参与了一家公司的组建。
老板是个富二代,据说是毛阿敏的什么亲戚,本身不差钱,更何况还有一家知名VC已表示愿意跟投。
刚开始只有总部20来人,全国马上就铺开30个城市,半年达到了300多人,每个月运营成本据说四五百万。
当然,创业就是那样,没有进账,只有开销,发现苗头不对的VC反悔了。
为了节省成本,为了避免破产,很快就开始裁人。
我甚至听说有员工为了不被裁掉,答应只要一半的薪水,毕竟重新找工作是那样困难。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公司的成立只需要一天,公司的倒闭可能只需要一句话。
企业存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
从上班创业,就职离职,我也经历了很多职场的起起落落。
回顾当初的一些就职经历,加上在创业的经历,任何时候,我都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我现在的这家公司什么时候会破产?
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怎么办?
我的工作是否会被轻易取代?
离开了现在的岗位,我能靠什么存活?
就因为这些问题 ,这些年我一直在不断的偿试,不断的折腾自己的事业。
我也真正领悟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这在这个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把人生寄托于某一个企业或单位。
世界早已不存在“铁饭碗”,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升能力的提升。
只有提升自我价值才是每个人应追求的道理。
只有真正的人才,才是公司真正需要的资产。
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本质上我们都是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只不过在某段特定的时期内,公司与员工间的利益变得一致。
马云的湖畔大学有名言:“未来的公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合伙人,一种是无关紧要的人。”
在过去,我们与公司是是雇佣关系。
但是在未来,公司与个人会一直是联盟关系。
既然是联盟关系,那么:
当目标一致时,我们携手同行,互相帮助;
倘若不一致时,我们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就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所有人总有一天都会离开,包括企业的老板。
既然要随时离开,那我们就应当时刻准备着。
那么,我们就应当锻炼这种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
这种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自我价值,让自己不断升值才是硬道理。
想做到随时离开,我们必须拥有自信的价值,自信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迭代能力。
并且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让自己引导我们自己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我们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选择,才能拥有这种独立的人格。
习大大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定最初的梦想,砥砺前行,我们一直会在路上。
所以,忠诚于自己的初心才是明智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