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步履不停》: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步履不停》: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作者: 码字的安晓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0:14 被阅读0次

    我总是毫无预兆的梦到我母亲,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梦,但每次都是同样的主题。我总是不断地在追寻她,一直追一直追,但永远都会在她消失之后才赶到她面前。

    是的,总是差那么一点,就只差那么一点

    “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说我还得到过一点什么,应该就是: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似于任命的教训吧。”

    这句引起我共鸣的话出自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主人公发出这一感叹的时候,已经是父母相继逝去之后了。每当他想起父母,就会不禁遗憾着“当初若是这么做的话”或者“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得更……”,类似的想法也曾存在过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吧。

    《步履不停》这本书所描写的是横山一家平凡的一天。这一天是哥哥纯平的忌日,也是家庭相聚的日子。良多带着新婚妻子和儿子,姐姐带着丈夫孩子,两个小家庭的人都回到老家探望父母,给大哥扫墓。全家人聚在一起喝茶、吃饭、闲聊,就是这么悠闲的日常之下,弥漫着说不尽的矛盾和悲伤。

    作家李欣频说:你可以从书中的角色中找到跟你类似的父子、母子、夫妻、婆媳关系。

    是的,这薄薄的一本书,说透了家庭,写透了生死。

    1.家庭之下:爱着彼此,又伤害着彼此

    横山一家人的性格都不讨喜,他们有共同的性格特点:不坦诚、对家人挑剔,行事说话中都带着刻薄,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读者在看到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时候,常常会产生“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或是“老实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不就好了吗!”这样的想法。但随着剧情不断推进,每个人物的刻画不断饱满,又不禁会发出“这不就是我家的情况吗!”的感慨。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母亲和良多

    良多的新婚妻子由里香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他今年回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妻子和孩子见见父母。由里香担心自己这样的身份遭到公婆嫌弃,所以尽可能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良多的母亲表面对由里香表示欢迎,私底下却偷偷表达自己的不满。她提醒良多,在要孩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不然一旦有了孩子,就很难离婚了。对于母亲的想法,良多即生气又无奈。

    在良多没有结婚的时候,母亲总是催他,甚至说出“就算结了之后再离婚也无所谓”这种话。但当良多好不容易结婚了之后,她又开始表达对这段婚姻的不满。良多觉得,母亲仿佛不是在关心他,而是在意世俗眼光,怕自己丢脸。

    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横山一家,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选择总是不满意,总是指责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来成长;子女总是无法理解父母老旧过时的想法,埋怨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我是为你好”的意念,于是矛盾轻易就爆发了。

    明明是最亲近的人,但因为不能坦诚地面对彼此,不能和平地进行沟通,总是会引发出更深的矛盾。无数的小事积累起来,形成不可磨灭的伤痕,我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爱着彼此,一边肆无忌惮的伤害彼此。直到一方逝去,才意识到: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而当我们真正领悟道这一点的时候,又已经太晚了。


    2.被忽视的孩子: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

    次子不受重视这一点,仿佛像魔咒一样存在于很多家庭中。对于第一个孩子,父母总是会格外地用心,而对于次子,父母不仅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还总爱把他和老大做比较。

    良多就是这样的次子。他的哥哥纯平聪明、成绩好、受欢迎。母亲疼爱他,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而良多和哥哥比起来,却是个没有才能的普通人。于是,父母把大部分关注和期待都给了哥哥,可以说,良多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

    小时候,良多还意识不到父母的差别对待,他为尊敬父亲,为哥哥的优秀而骄傲,甚至连他的理想也曾是成为和父亲、哥哥一样的医生。但自从他清楚地了解到父亲对他从来不抱有期待之后,他对父亲的感情从孺慕转变为厌恶。

    每一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因为父母重视自己而获得成就感,会因为父母看不起自己而自卑脆弱。没有一个人能承受至亲的忽视,可以说,良多最后成长成一个毫无成就的人,跟他父母对他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母亲夸奖哥哥曾经跳出来,一句话就给大家解了围,每当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父亲都会带着温柔的表情怀念纯平。这样的温暖和骄傲,他从没放到良多身上过。

    但只有良多记得,这句话是他说的。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于他来说,却是父母忽视的具象表现。在父母眼里哥哥多么优秀,优秀到所有好的事情,不论大小,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哥哥才做的出来的。

    后来良多鼓起勇气跟父亲说,这句话是他说的。没想到父亲竟然毫不在乎地说:是谁说的有什么关系吗?那种小事。

    可是这件小事却像一把刀,十多年来母亲每讲一次,这把刀就在良多心里划上一刀。

    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平静外表下的压抑、悲伤和呐喊。没有哪一个孩子在被父母不公平的爱之下能快乐的,但父母却难以体会到自己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多大伤害。

    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接受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一事实,他们并不是我们思想和期待的传承。我们可以期望孩子成功,但要接受他们的平庸。毕竟爱是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顺风逆境,都陪伴在彼此身边。


    3.接受死亡: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所以更要着眼当下

    我们都知道,亲人的死亡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对于这件事,我们却总是抱以逃避的态度。这导致我们在亲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能好好珍惜,又因为过于缅怀他们的死亡而忽视了身边其他的家人。

    书中的母亲就是这一典型,她几乎活在了过去。

    母亲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把关注点引到纯平身上,就像生怕纯平被遗忘了一样。良多带着由里香见父母,她就联想到了纯平第一次带新娘子回家的情形;只要良多和姐姐回家,母亲都会讲述纯平去世前一天的情形,她不断回忆,并且把这种悲痛强制性带给听她说话的人。

    纯平死后,不爱收拾的母亲会坚持定期打扫他的房间,却把家里的杂物全部堆在了良多的房间。

    心理学上认为:母亲是孩子的镜子,当孩子看向母亲的时候,只有母亲也看着他,他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很显然,良多在看着母亲的时候,她的眼里只有哥哥,良多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也感受不到被爱。于是他开始逃避回老家,也不愿意和母亲做过多的交流。于是,期望得到孩子关注的母亲更加把已经死去的纯平当作心理寄托,这样而复始,恶性循环。

    假如母亲能分出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着的家人身上,假如良多能主动倾听母亲的寂寞,遗憾一定会少很多吧。

    可惜生活没有假如,直到父母去世,良多都没能跟他们和解,这是他后半生都无法释怀的悔恨。

    可能是因为人总是认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会很长,所以总是吝啬于坦诚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人们也因此忽略了,爱也好,恨也好,如果不说出来,对方怎么会知道呢?《步履不停》描写的除了一家人平凡的一天,还有良多对父母无尽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人总是要等到切实的经历过、失去过,才会真的懂得这句话背后沉重的意义。

    书的最后,良多有了一个女儿,他想在那条和母亲走过的道路上,给女儿讲母亲曾给他讲的蝴蝶的故事。人生仿佛一个轮回,我们会失去父母,也会拥有子女。时间不会因为你的悲伤或快乐而暂停脚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便是步履不停吧。


    感谢书让我们相遇,安晓和你下本书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步履不停》: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hu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