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10本书、读50本书、100本书,立了阅读的flag,可问下每本书说的啥,傻眼了。
为什么读过的书,都成了竹篮子里的水,顶多是把篮子淘洗干净了。
读不懂、记不住,这也是很多人读书时遇到的难题。
首先是因为你阅读的指标就错了,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
比速度,一直刷书,是很有成就感,但是回头你再看一看,就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住。
因为深度才是真正的读书的指标,看一本书就要把它给读透。
其次是缺体验,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与行之间隔着深深的鸿沟啊。
有一个小段子,是说一条鱼和一只青蛙在聊天。
青蛙问鱼,你在水里的感觉是怎么样啊?鱼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答。等青蛙走了,它问同伴,刚那家伙说的是什么?什么是水?
所以认知不一样,这也造成了我们读不懂的原因。
我们再开看看记不住。就是缺少必要的难度和系统。
经常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听书的朋友,肯定都有这种感觉,听的时候就觉得,哎,对,是这么个道理,书中的方法也不错。
但是听完以后呢,就发现啥都没有记住。
主要是我存储太容易了。如果听完书后,回家再写笔记,把它写下来。这其中,就增加了必要的难度。
那么存储的时候比较难,取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这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这其中的写,是有讲究的。它主要分为看到的和想到的两个部分。
看到的,即是书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一段话、一个道理。
想到的部分,则是你的思考,勾连起个人体验,指引着你下一步怎么做。
只有经过深度思考,才能把知识固化下来。
有的人,喜欢画思维导图。确实,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记住一些关键词,但是大脑没有经过深度思考,不利于今后的提取。
缺系统,指的是,我们吸收到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所以,我们要看一些基石类、经典的书,通过一个个“我见和我思”,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公共知识,公共知识大家都能够搜索得到,但是个人知识,个人的体验就非常的重要,所以读书一定要勾连个人的体验,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是袋鼠亲亲读写营,让我们一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爱陪伴,用心阅读,善思会写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