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的大脑
每个人都有一个阅读的大脑,我们可以把自己想成一个骑象的人,我们要读的那本书就是大象。我们要先理解自己的大脑,在阅读的过程中,哪些是困难,很多人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者拿起一本书没办法读下去,本质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逃避困难,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受挫能力较弱,自我激励比较差。
所以,我们先要培养阅读的兴趣,有想法+做得到=兴趣。
阅读需要兴趣,时间,精力,专注力,记忆力,最后培养成习惯。
如果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要在自己现有的时间基础上空出时间,每天一点点,由简单到难,依次递增。
要像电池一样维护好自己的精力,一天24小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最疲倦的时候去做不需要自己花费大脑思考的事情,聚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保持精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后再做下一件事情。
我们的记忆力没有那么强大,所以好书读3便,第一遍扫描,第二遍精读,第三遍读重点,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特别是一些经句,在心里默读和读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时也发现,阅读的数量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每一本阅读的书有多少转化为自己本身,自己阅读也有4年的时间了,从第一年读10本,到现在一年读30本,从笔记记得越多到现在笔记记得越少,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阅读?
就会发现好的文学作品会经常能够引发你停下来去思考,选择好的读本也很重要。
二,碎片化阅读
1. 如何进行主动的碎片化阅读?
任何事物都能碎片化,本质是目标分解。秦始皇时的丞相李斯有段话:“积累微笑的事情的成效,每月积累不如每日积累,每季积累不如每月积累,每岁积累不如每季积累。
2. 什么样的类型书适合碎片阅读?
书本是结构化的书籍可能把书籍拆开阅读,重点概念词提取。
3. 碎片阅读的方法:
拆解,把一本书当成一座房子,一块块砖头。一本书多少个章节,阅读的总时间多少,分到每天的页数,阅读时间是多少
4. 碎片化阅读的工具
一个本子,一张卡片或者电子版的摘抄笔记。书中的文字,你看不懂,是因为你还没经历过,读一读没什么感觉,无法引起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把自己第一遍就觉得不错的段落,话语,做好摘抄,建立自己的阅读库,并分类管理阅读库。
5. 碎片知识的理解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也有自己兴趣爱好。有一个很经典的方法,叫做费曼学习法。选择可以学习的概念,再教给别人,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在生活中练习。
3. 快速阅读
1.为什么要快速阅读?
阅读的习惯养成,我们内心对于书本的饥渴度越高,一天不看,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每一次在书本中获得新的概念时,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世界的广阔,更加渴求。这个时候的阅读,既讲究好的书本,又追求阅读的速度。
现在市面上很多畅销书,对于书本的选择来说,不确定值不值得花时间读,那么快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我们过滤书籍。
2.什么类型的书适合快速阅读?
A.美食—思想,精神阅读
B——休闲,放松消遣
C——主食,生存,生活职场
3.快速阅读的步骤
(1)提问题(运用九宫格)
看封面,目录,序言,对自己提书本相关的知识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从目录和序言中搞清楚一本书的结构。
1. 是什么?——找到书的概念
2. 为什么?——显示出来和没写出来的
3. 怎么用?——学以致用
(2)作者的角度:
扫读——开头,结尾
关注——结论,观点
略过:故事,案例,说明
(3)读重点
针对问题,把能回答的问题的关键概念填写
(4)做笔记
哪些问题要搞清楚
哪些问题深度研究
再读几遍
接下来我要怎么学习,我要怎么行动,我要和谁分享。
四,建立自己的阅读知识库
1. 选择
在自己的阅读知识库里建立分类,从自己的角色出发建立自己的阅读书库。例如:自我成长,金融理财,人物传记,职业探索,专业领域等等。
这样在阅读的目标方向性强,明白自己要学习的和需要的知识。
2. 收集
收集自己阅读的成果,这样才会有持续的动力,达到自我驱动力。阅读也需要复盘,就比如说,去年,我在网上报了阅读课,我建立了阅读知识库,我今年再翻阅网课中的笔记,就是一次复盘的过程,检阅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做到。
并且,经过一年的实践,也能形成自己的经验和反思。
比如,我最近在练习普通话,有短文朗读的环节,我把朗读加入自己平时摘抄的笔记中,引发的思考和灵感完全不一样。
收集的工具可以采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等。
3.整理
命名(提炼关键,重新命名)
分类(专业度,方便自己寻找)
4.调取
关键词搜索,知识重要的不是收集,而是如何在使用的时候找得到。
4. 主题阅读
1. 什么是主题阅读?
主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是自己需要解决的?
2.主题阅读的步骤
(1)概念
(2)书单寻找
公众号,百度,微博,亚马逊,豆瓣读书
(3)建立自己书单
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要建立一个每年阅读的书单,年度复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过去的一年在主题阅读上分配的不均衡,可能较多的是休闲类的书籍,就像我自己在整理2019年的书单就发现,自己一年的休闲书单较多。
(4)框架
框架就是思考的套路:素材+菜谱=一道菜
5. 深度阅读
1. 知识的分类
知识是两种形态:
浅度知识(概念,是什么)
深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的能力)
深度知识需要深度学习:
好奇心
理解力(费曼知识学习法)
系统力(知识体系)
模仿力(结构拆解)
行动力(刻意练习)
创造力(五星图)
2. 深度阅读的五力模型
原动力:好奇心
站在不同的角色,对于你所经历的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于自己的刺激点是不一样的
费曼学习法:碎片理解概念
概念讲解—是否卡壳(卡壳重新学习)——对比满意度——满意(改造优化)
系统力:建立知识体系的书单
模仿力:观察别人是怎么呈现的
行动力:举一反三运用于生活场景
创造力:拿出自己的概念卡片,把自己想要分享的概念提炼
快速阅读是主题阅读的进阶,碎片阅读是主题阅读的补充,主题阅读是知识库的积累,阅读大脑是碎片阅读的基础,有阅读知识库是写作的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