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千千万,酒圈占一半!
也许是酒本身的特性放大了水分,
对于这个行业的道道,
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消费者,
往往云里雾里,难辨真假。
#01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
或者"喝酒不脸红的人不容易醉”,
这话说白了就是用来劝酒的。
而不是什么血液循环好,酒精分解快,
倒是大家一般对红脸的人比较仁慈,喝得少,
而白脸的因为脸部变化小,容易饮酒过量。
#02酒后喝浓茶或咖啡“醒酒“
准确的说这是非常有害的,茶是利尿的,
加快了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
会使肾脏受损。
咖啡因会将酒后大脑原本的抑制状态
转入极度兴奋,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
更容易诱发高血压。
#03用水可以测试是不是粮食酒
很多人用水测试是不是粮食酒,看浑不浑浊,
这是因为早年那些酒厂的工艺酿出的酒,
跟水分子很难结合,便产生浑浊现象。
现在通过新的工艺手段,
加了水后不管浑浊与否,都能实现。
#04低度酒不如高度酒
不少长辈都认为低度酒不如高度酒。
确实,低度白酒要通过高度酒加水降度,
而且需要更多的风味物质来支撑其风味口感。
高度酒则完全要靠长时间存放,
酯化反应产生的酯类物质。
两者对应的消费群体本身就不同,
不能以优劣而论。
就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数据说话,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
42度以下的白酒已经占据了接近50%的市场份额。
#05有挂杯的才是好酒
有挂杯的白酒是不是好酒呢?
还真不一定,在长时间的存储下,
劣质酒也能产生挂杯现象,
酒水挂杯主要依赖酸类、脂类物质,
从技术上实现起来并不难,
评判酒水优质与否仅以此为标准
是远远不够的。
#06白酒已经是夕阳行业
整个市场确实处于供过于求的环境,
然而其他传统快消行业也是如此,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了白酒产能,
尤其是低端酒,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给了更多
20岁不到的年轻人登场的机会,
信息愈发繁杂,
增加了行业对人群需求把握的难度,
尤其是传统中小酒厂,
对于市场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
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年龄在变,
观念在变,对于白酒的需求也在变。
白酒在中国人传统的宴席、
聚餐上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80、90后的白酒消费群体,
不缺购买力,不缺消费场景,
缺的恰恰是更走心的引导
和更有特色的酒质和酒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