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康之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记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撒兰

小康之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记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撒兰

作者: 大山顺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0:16 被阅读26次

    大山顺子:汲取信息精华,塑铸太阳之心

     

    小康之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记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撒兰昌

    太阳心语: 人民币是人民的,不是那个老板的,也不是那个企业家的。撒兰昌是这样理解人民币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但要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为人类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小康之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记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撒兰昌

    1,最棒的木匠、泥瓦工     

    2,开货车的个体户

    3,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4,最称职的人大代表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一个永远的探讨不完的话题。作为一个出生在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的农民,一生又应该怎样度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代农民度过的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仍然吃不饱穿不暧,这是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一生又是怎样度过的?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的总经理撒兰昌,为乌蒙山中的农民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1,最棒的木匠、泥瓦工

    1950年,撒兰昌出生在宣威市倘塘镇松林行政村板房自然村一个回族农民家庭。这是一个回、彝、苗、藏和汉族群众杂居的一个边远的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勤劳、勇敢、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积极进取,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撒兰昌的血液里流淌着这种美德,从小又在这种传统美德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乌蒙山的刚强抚育着他,各民族的文化沐浴着他,使这只“小老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

    7岁进村小,虽然条件艰苦,用树枝当笔,大地、沙滩就是最好的练习本;有时也用烧过的柴枝,有色的石头当笔。父母缩衣节食找得些草纸,用线订好,就是最好的作业本。

    父母的再三叮咛,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幼小的撒兰昌心中,种下了乌蒙山的刚毅,各民族仁慈、善良的种子。使他知道读好书就能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从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撒兰昌心中扎下了根。勤奋学习,刻苦攻关的精神就在撒兰昌的身上发了芽。但由于家庭贫穷,撒兰昌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进过那知识的殿堂。但小学教育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却悄悄地开始生根发芽。

    17岁,长得精干结实的撒兰昌,就不满足于在家中帮帮父母的忙,就勇敢地参加到生产队的劳动大军中。撒兰昌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浑身的力气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队长知道他勤劳好学,就把他分到木工组当学徒。

    他勤学好问,刻苦实干,跟着师傅砍、削、刨、锯。由于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学会了做桌、椅、柜、具等几乎农村所有的木活。还会建盖房子,成了村中最棒的木匠。

    看着自己盖好的房子,做好的家具,撒兰昌找到了成功的感觉,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队长见他心灵手巧,好学实干,又派他去学泥瓦工。盖房子只有木匠不行,还要有泥瓦工。怎样烧砖、砌砖,也是一门学问,必须把它学好。

    从此,他又顶烈日,冒寒风,学做砖坯。在四五十度高温的窑子中出出进进三年多,做出了最好的砖坯,烧出了最好的砖。

    撒兰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把这一行学好、干好。只要对人民、社会有益的,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干,并且要把它做得更好、最好。

    为此,生产队难干的活儿又都落到了他身上。他又赶过马车,开过拖拉机。坚持到底,追求完美的风格在他身上逐渐形成。

    2,开货车的个体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醒了撒兰昌勤劳致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心。十多年的摸爬滚打,风风雨雨,使撒兰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老练。

    木匠、泥瓦工,马车、拖拉机,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成他身体的一部分,而且养成了勤学好思,敢想敢干,求实创新,坚持到底的习惯和作风。若你是捧子面,就  做个好窝头。撒兰昌根据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决定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一显身手。

    一天晚上,他召开了家庭会,同父母及妻子商量致富计划。他说,要尽快脱贫致富,就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根据宣威人多、资源丰富、货输大的实际情况,他想买辆汽车跑运输。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行动决定成功。想好了就立即去做,并坚持到底。他把家里10多年来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3万多元积蓄取出来,又向银行贷款3万元,买来了一辆东风汽车,成了一个开货车的个体户。

    终于有了自己的车,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了。多年来,沉淀在心中的梦想终于可以实施了。每天他起早贪黑,从宣威来宾煤矿把煤运到昆明、澄江等市县。

    第二天,又从昆明把面粉、百货、水泥、钢材、盐巴等物资运到宣威。每天行程三四百公里。他经常熬红了眼,疲惫不堪,但他还是顽强地坚持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奔跑。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成了远近闻名的“10万富翁”。倘塘镇和宣威市的领导在会上表扬了他,群众夸赞他。他成了运输个体户中的新闻人物。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对于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艰苦拼搏的人,沙粒也会变成珍珠,石头也会变成黄金。

    撒兰昌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在他的带动下,家乡的面貌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3,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一花开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抓住时机,勤劳致富,撒兰昌实现了。但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又该怎么办呢?他在认真地思考着,探索着。

    货物运输,使他成了“10万富翁”,也使他成了宣威的知名人物。为整治宣威混乱不堪的客货运输市场,有关领导找到他,请他组建“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并出任总经理。

    他审时度势,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宣威的客货运输市场:鱼龙混杂,各自为政;争线路,争旅客,争货源;秩序混乱,安全令人担忧,确实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组建公司,明确线路,稳定秩序,消除安全隐患,为交通运输一大喜事。

    同时又可以把零散的运输个体户组织起来,形成车队,充分发挥多年来的运输经验,集中管理,统一调运,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他多年的梦想。

    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使他信心十足,干劲倍增。他立即把自己的汽车停下来,跑到有关部门办理好一切手续,领取各种证照。紧接着,他就把倘塘镇、杨柳乡、宣威市区和贵州省威宁县的100多辆回、彝、苗、汉、藏族驾驶员组织起来,于1992年秋,正式挂牌成立了“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有10多个贫困家庭的青年没有钱买汽车,他为他们担保贷款近百万元,实现他们靠搞运输脱贫致富的理想。为了使公司尽快发展壮大起来,他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跑城镇乡村和厂矿企业为驾驶员找货源,开辟新的运输市场和新的营运路线。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现在公司拥有挂靠经营的各种货车400多辆,客车128辆,出租车30多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每年客货运输的营运收入达4000多万元,向国家上缴的各种税费上千万元,使近千户家庭甩掉了贫穷的帽子。

    思考失败的最好时机,就是在你节节胜利的时候。正当回民汽车运输公司凯歌高揍、捷报频传、日如中天的时候,撒兰昌却陷入了深深的忧思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运输市场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市场饱和、供大于求的事实,总有一天会发生,那时运输这只“独脚”还能在市场中游弋吗?想到这些,他不寒而颤。

    为此,1994年他自筹资金和贷款300多万元,新建了年产6万吨优质煤的“宣威市倘塘镇旺沟煤矿”,使公司有了“两只脚”。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利润区也在不断发生转移。撒兰昌立足实际,在分析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自身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

    他围绕汽车作文章,建立了倘塘镇民心加油站、精工汽车修理厂,满足了汽车的需求。并组建精工汽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各种型号的货车、农用车,组织货源,销售各种货物,形成多种经营。有效组合,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也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撒兰昌比较注重公司的文化建设。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经理撒兰昌就努力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按利益、制度、情感三项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公司迅猛发展,不断壮大。以公司为龙头,带动中小个体户,回、彝、苗、汉、藏等各民族上千户农民脱贫致富。

    他经常召开职工会议,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各种法律知识;教育职工要依法经营,合理缴税;并思考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公司走向社会,成为人类和社会的财富。

    4,最称职的人大代表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自公司成立以来,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上缴国家税费8000余万元,仅2003年就上缴900余万元。总经理撒兰昌积极从事赈灾济贫、修路建桥、捐资助学、架电引水等各种公益事业,共捐资100多万元。

    1998年,湖北发生特大洪灾,捐资1万元;2000年为倘塘镇修路、建集镇捐资出车计20余万元……为此,公司多次被省、地、市各级政府授予“捐资办学先进单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经理撒兰昌也被授予“爱国之星”等称号,并于2002年被光荣地选为宣威市人大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撒兰昌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着想,讲真话,办实事,认真为宣威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2004年,在整顿交通运输超载问题时,有关部门征询他的意见,他把早已写好的情况调查及对策献上。他最热衷于教育事业,不但公司大笔大笔的捐资建校,他个人也慷慨解囊,扶助贫困学生。

    宣威市田坝镇力行村学生冯云东,2004年从宣威四中毕业,考取重点大学,却因有心脏病未被录取。家境贫寒,无法为他做心脏病手术。

    他一边在民族中学补习,一边寻找解决治病的办法。后在宣威电视台看见人大代表撒兰昌的先进事迹后,就两次写信给撒兰昌,寻求帮助。撒兰昌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证实情况属实,就决定帮助他。

    2005年旧历年初四,就送冯云东去云大医院做手术,支付手术费40000余元,给生活费3000多元。2005年,冯云东考取河南大学,其妹冯娅丽考取南京大学,撒兰昌又给姐妹二人学费10000余元。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撒兰昌又先后给学费、生活费4000余元。

    撒兰昌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大声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要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省人大副主任张宝三了解到撒兰昌的事迹后,十分激动,专门接见了他,送给他“为民族团结进步勇当先锋”的牌扁,并称他为“最称职的人大代表”。2007年底,撒兰昌再次当选宣威市人大代表。

    撒兰昌在5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从木匠—汽车司机—企业家到人大代表的“四级跳远”。从一个农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成了一个民营企业家,一个人大代表。他是乌蒙山农民的致富带头人,他为人类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撒兰昌说:“企业家不但要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更要为人类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一个农民,他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作为一个企业家,他还很年轻。他正在研究自己的思想食谱,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力争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一条金光大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康之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记宣威市回民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撒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ks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