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80后妹子何晓玲是名普通的老师,2014年,她参加本报“为乡村教师圆梦”活动,用自己获得一等奖的剪纸作品《蝶恋花》换了一部索尼微单相机。这部相机从此陪伴何晓玲记录留守儿童的生活点滴,拍下孩子们的感动瞬间……
用剪纸作品换来相机
2013年9月,何晓玲通过公招被分配到了通川区金石乡七里村小学,成了一名村小教师。何晓玲所在的学校里包括她在内,只有两名老师和28名学生,她只能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户村民家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何晓玲暗暗发誓:不仅要做好一名老师,还要尽量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给孩子们更多的爱。
2014年教师节,达州晚报举办了“为乡村教师圆梦”活动,何晓玲看到后立即联系了本报,并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想用自己在达州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的书画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的剪纸作品《蝶恋花》换一部索尼微单相机,用它拍下留守儿童的生活点滴,给远在他乡务工的父母传去孩子们生活的照片。”
在达州晚报帮助下,何晓玲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拿到相机后,何晓玲不再用手机记录孩子们的生活瞬间了,她常常带着孩子们到田间地里,给孩子们拍“大片”。此外,何晓玲还拍了孩子们上学、放学、吃饭、做游戏、玩耍等各种照片。
教孩子们画画、剪纸
何晓玲告诉记者,学校大多是留守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发现,孩子们胆怯缺乏自信,缺少亲情与母爱。学校没有食堂,没有自来水,没有体育设施设备。每天中午孩子们都是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或是一块面包、一根火腿肠就是一顿午饭,一个个用脏兮兮的小手拿起吃时,满脸咽得通红。因为没有水,孩子们没法洗手也没有水喝。何晓玲看到这一切,十分心痛。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她自己买了盆和电水壶,每天从旁边的住户家里端水去为孩子洗手,烧开水喝。
课间休息期间,孩子们也不愿意走出去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活泼起来,何晓玲周末回家和老公一起买了跳绳、五子棋、羽毛球拍等,还悄悄将女儿的玩具、衣服、鞋子带到学校。“这里的孩子有时候一个月都不洗头洗澡,衣服也穿得不当季。”何晓玲告诉记者,很多孩子都是由婆婆爷爷带大。有的婆婆爷爷一个月都不给孩子洗头洗澡,为了遮住气味,还往孩子身上喷空气清新剂。
何晓玲是一位爱剪纸、爱画画、爱摄影的人。在学校里,她也会常常教孩子们剪纸、画画等。可是,每次上美术课、剪纸课孩子们工具都没有,别说什么水彩笔、油画棒、蜡笔,就连一张画纸一支像样的铅笔也没有。于是,何晓玲便回家把老公给女儿买的剪刀、手工纸、油画棒等工具全都拿走,让村小的孩子们也能画出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
给孩子们征集“爱心”
在何晓玲班上,孩子们穿烂衣服、烂鞋子、背烂书包是常有的事。何晓玲告诉记者,有一天上体育课,一名孩子的胶鞋张了大“口”,做起游戏来总是不自在。还有一名孩子戴着一块特别的手表,表带坏了就用几根线绑在手腕上。何晓玲觉得,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了,于是便把孩子们的鞋子和电子表拍成照片配上文字发在微信和网上,立刻引起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那几天,很多好心人跟何晓玲联系。其中腾爱义工范蜀华网友、达人剪纸巴蜀爱联会何双建等组织了爱心联合行动三次走进七里村小学,为孩子们带来新衣服、新书包、体育用品、学习用品等,还为孩子们带来了生日蛋糕、水果、零食等,为孩子们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孩子们在严寒的冬天绽放出最美的笑脸,那是何晓玲二十几年来见到最美的画面。
如今,何晓玲虽然已经离开了七里村小学,但对于那里的孩子们仍很牵挂,常常会翻看曾经拍下的一张张照片,偶尔有时间也会回去看看。 (日报记者 何林 刘民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