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时髦”的那批70、60后的人现在在做什么?他们在1980、1990年代做了哪些事情?
2.现在的80、90后在2000、2010年代做电商、 互联网、APP,那么2020、2030年这批曾在互联网浪潮工作的人会做些什么?
3.未来00、10后会在2020、2030年做些什么?2040年时社会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样的40年参照应该很多,不同的是每一个40年间变化的速度在递增,以及人类这个群体演化出的不同文化都在影响变化的方向 。但是如果了解历史、政治、经济,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这个快速的变化,就应该能够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答案。在此求助:有学问的人能够帮助解答。
思考:
既然要谈未来会有什么,那么就得思考现在有什么,过去发生过什么。
未来会有的东西,取决于现在的人会创造出什么东西,技术、思维是最重要的。
现在三四十岁的人基本都在领导层,之前沉淀的经验使这个年纪的人更有智慧,三四十岁时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的竞争战场,败下阵来的人在五六十岁时就很有可能被那个时代所遗弃。
同样,二十岁是人的学习战场,三十岁时就已经足以将同一个年代的人分成好几批,朝着不同的方向延续生活,社会阶层应该也是这么形成的。
之所以思考到上述问题,是因为在站酷看了一篇即将跨入30而立之年的设计师前辈写的“生日”感悟,30岁可以看做是人的一生在工作中的分水岭。
不过我认为40岁才是分水岭,人活80年,40年打拼、20年增长、20年输出,学无止境,学习、输出贯穿人的一生。30岁的人们,刚在工作上积累一些经验,思维拓宽不少,接下来的十年才是厮杀的主战场。
延展:
人多的地方资源越多,所能发挥的创造力就越大,竞争当然也越激烈,所以“焦虑”成了现代人的通病,由焦虑延伸出来的娱乐精神也越丰富。
引用笑来老师对泼冷水的解答来做个类比,
他说:泼冷水简单,因为放弃后省下的金钱、不努力带来的轻松都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失去的机会没人看见。
同理,放弃深入思考容易,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精神,看起来都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快乐,然而失去的深入思考可以带来的情绪冷静、优质的精神生活也就没人看的到了。
很多概念的认知错误会对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流行的观点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两个月李笑来老师在得到的文章帮助我改善了许多概念的认知,也欢迎大家去得到APP订阅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这片文章也是对笑来老师讲的“活在未来”这个概念的实践,先思考未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补足它。
最后感谢阅读到这里的人,也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你们给我一些回答,谈谈你们对未来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