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来源
1、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发展,按照理想的速度做完。但我们,和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存在。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
2、计划,是工具,是手段,是为我们服务的,保证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而我们,常常把计划以及执行计划,错当成了目的本身。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每件任务,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
3、如果你想做到专注高效地完成任务,不用预先制订特别周密的计划,要求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里完成某个任务。而是大致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理清大致的顺序,然后直接开始做,一件接一件,专注完成,记录它们实际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就足够了。
理解
- 执行计划,是一个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相互冲突、不断妥协的一个过程。作者建议是在这个冲突过程中,应该想办法让自己避免“心生沮丧,甚至气急败坏”,而是基于客观情况,找到符合自己的主观意愿本质的工作节奏。
- 计划的价值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然后把事情按优先等级先后完成。如果计划中加入了时间限制却完成不了,先需要考虑的是加入时间真实的价值。如果加入时间是为了提醒自己完成某些重要工作,那么不妨先把重要的工作放到最高优先级完成。
- 关于引入时间的另外一个价值:可以让自己客观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也能让浮躁的主观能稳定下来。
- 所以的复盘是对于目标、过程、效果的审视,而计划、时间、执行次序都是支持我们复盘的重要数据。
应用
- 必要的事情是不需要另外计划的,因为你自然就会做起来。
- 应该列入计划中的事情应该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因为如果没有在计划里面,你会选择忽略它们,而直至截止时间才开始。
- 记录执行的时间可能会让你沮丧,也可能让你意外的高兴。沮丧的是你会发现很多的时间其实是没有用起来的,而这也正是让你感觉到还有机会成长的好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