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全程内容:
一、王老师读书内容1:另一种形态的开放式问题为“暗示性问题”,介于轻微鼓励与问句之间。它可以采用陈述句的形式,目的是鼓励个案多说话。一些句子如:我很好奇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或我想知道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或我不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等。“你可以”或“你能”是典型的暗示性问题。表面上这是封闭式问题,事实上它们比较像轻微鼓励,可以激发较深层的反应,请个案举出更具体的事例,回答也较弹性。范例一个案:明天我的女儿就要上大学了,我不知道我准备好了没。谘商师:你可以多告诉我一些,你的意思是?范例二:个案:我告诉莫里斯不要这么做,他偏偏不听,真的让我很生气。他看起来一副同意你的模样,一转身却非如此。智商师:你能详细说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范例三:个案:大家就是不喜欢我。咨商师:可以举个例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你可以”或“你能”的问题是澄清式问题,邀请个案提供更多信息,同时也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你可以”或“你能”的问题也可要求个案允诺投入行动改变。此时也可使用你愿意及你决心要...等词,依你要求的强度而定。范例一个案:我准备好要去问她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咨商师:在我们下次会面前,你愿意去问他吗?案例二个案:我想要戒烟了,我已经受够了。谘商师:你决心要这么做吗?问题的效能攸关治疗历程。多数的个案前来咨商时,只希望咨商师能给他们一个便捷的答案与建议。咨商师要让个案了解,答案就在他们心里,他们必须靠自己找到答案。好的问题能拉他们一把。咨商师要协助个案学习问题解决的历程、做决定及将选择付诸行动。二、解读及问句记录:1、焦点后续咨询中“这周你哪里变好了?”就是开放式暗示性问句。“那这一周有没有一点特别小的变化呢?”“那你能详细说说发生了什么吗?”“你的情绪从不安变得平静是因为有了什么?”“不晓得这周有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2、“我很好奇,是什么重要的理由让您三点钟按时走进了这个房间,参加这个读书活动呢?”(对自己更深的探索和确认,寻找更深的学习动机,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目标、方向的认可。)一个好的问题就像是让自己清醒一下,回答为什么参加读书会就像在经历一次回忆的心路历程。“现在三点四十七和您刚进房间时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多说一些吗?那个更加清晰指的是什么呢?”有了目标的确认,自己就会更加专注的聆听,主动的参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4、例子:问:暗示性问句和具体化之间的联系和不同,二者都有让来访者说的更多的功能啊?反问:如果有人问您这个问题,您猜您会怎么回应对方呢?答:不太说的清楚,但肯定是有差别的。反问:您说的肯定是有差别的,是什么呢?反问:如果1到10分代表从不清楚到清楚,你现在的清楚打几呢?和之前相比提高了几分呢?那你希望到几分呢?如果你再听到什么分数就能够提升到9分呢?5、解读:具体化是一个更深向度的探索,如有和孩子相处的更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人事时地物更加清晰的了解。向微观化方向发展。暗示性问句是一个大的方向的探索,比较宽泛一些。“刚刚听了我和王老师的互动,有没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觉到对暗示性问句更加的清晰?有没有感觉到我运用了焦点的技术?”暗示性问句是地图,具体化问句是路线。三、王老师读书内容之2范例一珠炮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整体而言,新手谘商师应该避免问你为什么为开头的问句。你必须问自己,当我问为什么时,谁能得到好处?真的,有必要知道吗?为什么的问题听起来好像在论断人,要求个案为其想法、感觉或行动辩护。绝大多数的为什么问题都会引发个案的防卫心和不舒服的感受,最令人厌烦的为什么问题就是那些质疑个案行动的问题。范例一个案:我很认真,但还是抄袭朋友的报号。谘商师: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呢?案例二个案:我上班又迟到了。我睡过头。咨商师:你为什么不设闹钟呢?很明显地,这类为什么的问题一点效果都没有,更糟的是还会导致个案捍卫他们的想法、感觉或信念。范例一个案:我希望我老爸不要那么啰嗦的。咨商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范例二个案:我一直忘不了他。谘商师:为什么?这里为什么的问题不但毫无建设,还会引发无谓的猜想。很多个案对其想法感觉或行动都不明所以,谘商师也不是在进行长期的心理分析。如果动机问题攸关治疗历程,它自然会浮上柜面。身为咨商师,你的工作是深入探讨议题,了解个案的众多为什么。有些为什么的问题是谘商师提供建议的方式,同样也不恰当。个案:我很认真,不过还是抄袭朋友的报告。谘商师:今后何不试着停止抄袭?范例二个案:我上班又迟到了,我睡过头。咨商师:下次何不设好闹钟呢?范例三个案:我一直忘不了他。咨商师:为什么不想想其他事情?这样的回应不仅白费力气,而且隐含冒犯及评价之意一,伤害彼此的关系与信任,暗示个案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上述例子里较好的回答是:一,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二、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三、你们之间怎么了?伪装的为什么问题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开放式问题,其实是变相的为什么。是什么让你这么做?其实就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类似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四、讨论解析1、“为什么”带给人的感受是什么:类似于生活中的提醒:“早上出门都提醒你了穿外套,谁让你不穿,感冒了活该。”抱怨的感觉,爱的表达方式不对,让人感觉到的不是爱。“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互动对于您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白老师您希望我做一点什么吗?还是您只是打出来这行字就可以了?”2、我们问问句时要问,这个问题是对谁有好处,如果是对来访者有好处才问,如果只是对咨询师有好处就不要问了。3、为什么让人感觉被指责,被审问和攻击。问的时候已经堵住了对方的口,对方竖起了防卫的心理,关上了心门,很难打开。对方已经放弃了开口说话的愿望。4、青春期的孩子尤其不要问为什么,会让他觉得被探索他的秘密。5、用暗示性问句代替为什么,如:“我很好奇,是什么重要的理由让您三点钟按时走进了这个房间,参加这个读书活动呢?”对比“为什么你们三点钟要来参加这个读书会呢?”6、“为什么”暗示对方不行,没有能力处理问题。五、读书内容3:善用为什么问题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问题都有缺点。在训练有素、已与个案建立信赖与同理了解的谘商师口中,他们也能发挥治疗效果。这些问题不是要个案为想法、感觉或行动辩解,也不是要引起个案的不快,它们是为了回应个案的需求或决定提供支持。范例一个案:我想找个时间试试看。咨商师:(在晤谈结束时)何不在我们下次会面前试试看呢?范例二个案:我准备好要靠我自己。我想要找出一个不会惹恼任何人的可行方法。咨商师:在晤谈开始时,我们何不现在就试试看。如你所见,这些并非真正的为什么问题。在第一个范例里,咨商师让个案了解他,相信他有能力做到;在第二个范例里,个案表明他想在治疗中前进的方向,而咨商师也回应他的需要。在你的经验增长之前,为什么这个词最好排除在你的谘商字典之外。六、讨论反馈1、(两位老师分别扮演进行对话)和之前的为什么内在感受有何不同之处。来访者扮演者感受:“被打开,想要表达。从压抑到敞开。被理解到,被鼓励,很想试试看。”咨询师扮演者感受:“第一次的为什么让人觉得咨询好长,简直进行不下去了。后面的则让人觉得很想说下去。”七、读书内容四:评价式问题与为什么问题相近的是隐含评价或论断个案的问题。即使不同意个案的行为,咨商师仍应对个案展现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评断个案,即使那是开放式问题也一样。范例个案:我需要钱,所以我从妈妈的钱包里拿了一些,可是被他抓到了。她很生气!问题一,你到底在想什么?问题二,这不就是偷吗?问题三,这样对吗?这些问题隐含负面的评价与论断,个案听了不会想跟你坦诚沟通。较恰当的催化式问题是:那时发生了什么事?你的反应如何?你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评价式问题,让个案觉得尴尬,感觉被羞辱,不想再分享心情。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对多数个案而言,咨商室是他们唯一能感受到被接纳的地方。即便个案难以亲近或抗拒,你的问题还是要传达出你对他的支持与关心,而不是让他离你越来越远。你所询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包含同理的了解。八、讨论分析1、第一种问答让人感觉被责备,不想回答,咨询师心中已经有了评判。第二种让人可以倾诉是怎么回事,咨询师接纳来访者,从而愿意听来访者说。2、催化性问题都是开放式问句。3、结束总结:是什么让自己坚持了两个小时来专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