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从11月开始,各家保险公司就会开始大范围的宣传“开门红”产品,其销售额也都会占到全年保险公司总销售额的70%以上,甚至会出现投保人排队托关系购买。这一类的保险真的有这么好吗?其保障能力真的这么强?那么“开门红”究竟是什么呢?
我只能说:开门红——保险公司的年度盛宴。
先给大家看一张“开门红”产品的宣传图片。



会不会产生心动的感觉。从当前开始缴,连续多少年交,每年交多少,拿钱拿一辈子,最终的总收益能达到投资金额的数十倍。任何一个人看见这样的宣传,都忍不住会产生投资的意愿。
一方面来讲,因为这种对于实打实的收益摆在眼前,是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的。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看不见这样多的巨额资产,但是我们可能只要投资为数不算非常夸张的保费就能达到。
另一方面,其还带有寿险和意外险的保额,既有收益又有保障,真的是何乐不为。
当你产生这种直观印象的时候,你已经深深地踩进了保险公司为你量身定制的陷阱。因为保险代理人会不停地跟你吹嘘其高收益高稳定,会不停跟你讲复利的概念,会跟你讲被保人终身的收益保障。但经过系统化的分析,这个坑可能还不小,其陷阱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管理费
①部分产品对于每期的保费是要收取管理费的。保险代理人在跟你天花乱坠讲解收益时,绝不会告诉你这个条款。投保人投保此类产品,其实并不看重具体的保障,而是冲着高收益来的。也就是为了现实的资产回报率和高稳定性,但收取管理费就会直接损害了投保人的收益。讲得直白一点,也就是我们买了一个需要收手续费的理财产品,有的产品管理费高达5%。缴费期内,估计你的保单的现金价值还是极大缩减的。
②支取手续费。推销产品时,保险代理人会进行这样的描述,可以根据投保人以及被保人的要求,对保费进行提前支取和追缴。也就是说我们在享受着理论上的高收益的同时,我们资产的灵活性也会得到保证,所以这样的表述与资金的状态会让我们更加愿意去投资。其实这也是保险公司挖好的一个坑,因为基本上所有的保险产品提前支取或者追缴都肯定是要交手续费的,资产就这样被保险公司一层层的剥削。
2.既有收益又有保障
该类产品有一个非常大的诱惑点,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既能够享受复利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力,又有着寿险保障,部分产品还会有意外医疗保障等,集多功能于一身。
但我们要坚信一点,专注是人进步的法门,专业是产品赖以生存的生命,当多者要兼顾的时候,就必然会进行妥协。也就是说一张保单保所有,所有风险保不全。
根据我的个人学习心得,开门红产品其实就是以收益性为卖点,保障内容纯粹就是为了糊弄保监会。因为保险公司必须是出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为主,单纯的投资金融性产品是不允许的,所以就出现了这一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
3.夸大收益率,放大收益预期。
在产品计划书中,一般对于收益是这样表述的:“该产品的保底收益率为,一般结算利率”而在项目计划书上会给大家三个数据:低档结算利率、中档结算利率、高档结算利率;而在保险公司首页会每个月更新一个保险产品的实际结算利率。
所以实际来看,保险产品的结算利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值,会根据保险公司实际的保费投资收益进行浮动,真正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只有保险条款内的约定的保底收益。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按照保底收益来发放收益的,一般都会按照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来作为月结算利率。
重点来了,我们实际的年化收益率跟月实际结算利率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此类产品真正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是直接对标货币基金的,也就是年化4.0%左右,那与结算利率的差异就在于缴存期间的收益差。
以刚才图中的产品为例,以0岁小孩进行投资,按照中档分红4.5%来进行测算,投资人10至100岁每满10岁时,被保人实际的总利益,以及该保险的实际年化收益,具体结果见下表(使用金融计算器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有兴趣,可单独交流):

可见,这类的产品是多么的坑爹,也就是我们一次性投入这么多的钱,最后实现的收益竟然也就是个货币基金一样。
这样的收益率是你我愿意去接受的吗?
当然,我不否认,保险毕竟带有强制储蓄的作用,而且稳定性、安全性极高,而且我们的投资是存在风险的,我们的现实投资收益率甚至都不如货币基金甚至产生亏损。
但我个人认为,把这种保险作为理财投资和家庭资产配置手段之一是不太合适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投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投资实践能力,来实现家庭资产的稳健增长。
综上所述,开门红产品(养老类保险类同)其实是对标货币基金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保障功能极其不足,产品收益率极其低下,完全不建议大家购买。
事先申明:保险行业乱象丛生,而且涉及财富、涉及整体风险防控,我本身并不是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在我个人不具备专业化的理赔等法律能力的前提下,我只跟大家分享正确的保险理念,并不宣传任何保险产品,也就是说我并不涉及相关的利益。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做一个正确保险理念的宣传者,引导我的家人以及所有我能影响到的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将个人与家庭风险通过高杠杆的保险产品进行覆盖与转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