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临了一幅朱竹。
原画
嵌入生活的美意一一读书及学画朱竹初学时临
嵌入生活的美意一一读书及学画朱竹今天再临
嵌入生活的美意一一读书及学画朱竹叶子画长了,竹竿画细了,但却比第一次自然一些,注意了竹竿的弯度。
学画,也是学习审美的过程吧!
读完丰子恺先生《有趣生活》的第1章一一《嵌入生活的美意》,感觉获益匪浅。
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被讲求美意,这些美意的组成无论大小、疏密、浓淡,似乎都有意义,这种意义是因生活的转化而表现出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丰子恺先生提倡在现实生活中,讲求实用的前提下,不要忘记审美。且看,丰子恺先生一家如何审美的生活的。
在《自然》一文中,丰子恺先生说“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而丰先生所说的“神”,便是指自然这奇妙的造化。无论是人的姿态,物的摆放,文章还有绘画,若要美,一定要顺天而动,讲求自然!
故所谓“多样的统一”“黄金律”“均衡”等美的法则,都不外乎自然之理,都不过是人们窥察神的意志而得的定律。
这篇文章对于正在学国画的我有很大的启示。牢记顺天而动,讲求自然这个原则,然后思考构图的均衡,多样性的统一,黄金分割法更美的法则,多尝试练习。
《闲居》中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在生活中的情趣。关于室内物品的摆放,还有墙上的挂钟,丰子恺先生都用审美的眼光来布置,装饰。并且用音乐的音阶和节奏看待一天的情绪和事件!
读完感慨,若要把审美请入自己的生活,前提是必须去学习艺术,学习审美。这样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先感受到美,然后把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初步》讲了丰子恺先生表弟学走路的故事。在孩子学走路的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常事件里,丰子恺先生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并且联想到米勒的《初步》这样一幅名画。全家人拍照留念时,也模仿米勒的初步这一幅画的构图,可以看出,丰子恺一家对美的追求体现到了生活的细节中。
《竹影》是我们初中时学过的课文,又重读了一遍。这次我学的不是初中语文时学的语言、修辞、中心思想等等的内容。我学到的是,画竹要经过选择和布置。中国画要表达出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团神气。中国画画竹子,不喜欢用绿色,因为太像实物,反而缺少了神器,要么用墨色称为墨竹。要么用朱砂,称为朱竹。
忽然想起,学国画时,听过一段典故,朱竹是苏东坡先生所独创,而后人开始沿用的。
在《花纸儿》一文里,丰子恺先生写了他的一个朋友喜欢花花绿绿的那些艳丽的图画。虽然他朋友的父亲一直在引导他儿子去正确的审美,但收效却不大,他的儿子还是收集了很多大红大绿艳丽的花纸儿。
读完这篇文章,我认识到美是简单,朴素的,和华丽无关!
而《画鬼》一文中,丰子恺先生讲了画鬼之难。因为绘画是以形体肖似为肉体,以神气表现为灵魂。适当的夸张是绘画灵魂所在的地方。而想象的工作在绘画上是极重要的一事。而鬼无形,就使人很难想象它的样子。
先生还谈到中国画家画佛像,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留意万人的相貌,向其中选出最完美的眉目口鼻等部分来,在心中凑成一副近于一一不全的相貌,假定为佛的相貌
由此我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作妙文,画好画!
《蛙鼓》写了丰先生一家,在暑热的夜晚,出去夜游,听蛙声的故事。夜游中,他们谈诗,论音乐。把蛙声当作合奏,想象成一个千人管弦乐队。当真给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我不禁想到,丰先生的父亲是一位有深厚的审美修养的父亲,在生活中,就进行点滴的审美教育的渗透。
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那些在生活中没有受到审美教育的人们,也不要放弃自己,我们可以在长大后进行审美学习,修补自己小时的遗憾。美总是环绕在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生活中,只要你努力的去学习,去认知,总会有进步,有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