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股票投资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但其实在专业投资者眼中,股票市场的风险是很低的。那一个投资小白如何减小风险去做股票投资呢?我们先来简单讲解一下股票投资分类。
股票投资从大类来分,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叫主动投资,一种叫被动投资。所谓主动投资,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选一个你认为好的股票,再选择你认为好的时机,去买入和卖出。由于这个过程你要做很多主动的决策,所以称之为主动投资。巴菲特就是这种方式的代表人物。
那被动投资呢,正好相反,既不选择股票,也不选择时机,用最傻瓜的方式,买入一篮子的股票,持有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动。这非常适合投资小白。你可别小看这种看起来傻瓜的投资方式,很多投资大师都说,凭这样的方式,你就可以战胜大部分专业的基金经理。
那被动投资该买什么呢?应该买公募基金中的指数基金。我们先来解释一个概念,公募基金就是指那些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投资于证券、期货、债券等金融品种的基金。公募基金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指数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类。在美国,指数基金的规模已经占到公募基金总比例的三分之一。
指数基金里的指数是什么意思呢?
股票市场的指数,通常是由某个第三方机构,用某种简单的数学方法人为计算出来的。比如中国A股有一个著名的指数叫做沪深300指数,就是在全市场3000多只股票里面,选择了业绩好、市值大的300只股票,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出一个股票指数。这样你一看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就能大致知道,今天整个A股市场的表现。
而如果你按照沪深300指数中的300只股票的构成比例,一篮子买入所有这300只股票,就相当于一只指数基金了。
由于这种投资方法不用选股,可以一键买入,所以指数基金也就成为了被动投资的最主要投资工具。
那么,用指数基金做被动投资,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我总结出了非常重要的三条好处。让我们一条条来看。
第一点,长期收益高。长期来看,在所有不同的资产类别当中,比如在股票、债券、黄金等等当中,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是最高的。
在美国过去二百多年的时间中,股票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7%左右。这个回报率比债券高一倍,比黄金就高太多了。长期来看,黄金的收益率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那么,为什么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最高呢?因为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率就来自两个东西相加。第一个是你买入那个时刻的股息率,这个概念你不明白没关系,这个数字越高,代表公司的分红能力越强。第二个就是你买入的那个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率。
我们知道,上市公司通常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质地最优良的一批公司,它们的平均盈利增长率肯定是超过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速的。所以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上升通道中,长期来看,买入上市公司并且持有,就能获得很好的回报。
除了长期收益这一点,被动投资还有两个特别大的好处。第二个好处是成本低,第三个好处是不择时,也就是不用选择股票买入卖出的时机。
关于成本低,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假设现在你有两种投资方式可以选择。A方案,是购买市面上现成的一个基金,这只基金资产的35%投资美国的债券,65%投资美国标普500的股票。
B方案,你还是买35%的美国债券,65%的美国标普500的股票,但是你不购买这只基金,而是自己动手,分别买一只债券指数基金,和一只标普500的指数基金。这个方案最终投资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指数基金的费用更便宜一点,每年的费用要便宜0.9%。
假设你在1947年,分别在两个方案上各投资了1万美金,50年后,如果你用的A方案,你的1万美金变成了108万;如果你用的是B方案, 你的1万美金变成了161.5万,比起A方案的108万,多了差不多一半。
由于两个方案购买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样的 ,这个结果的巨大差别,完全是来自于每年0.9%的细微的费用差别。
这就告诉我们,在长期的投资中,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举措,甚至把降低成本放到长期投资的第一要素也不为过。因为任何细微的成本差异,在长期投资中,都会被时间累积放大。
讲完了低成本的优势,我们再来看被动投资的第三个优势:不择时的优势。
不择时很好理解,因为指数基金,就是一直持有跟指数构成相同的股票,不卖出,所以不会有时机选择的问题。但是,不择时会构成优势吗?
我们不妨从反面来问,选择时机是优势还是劣势?我们看一下过去媒体、基金经理和普通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发现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负收益。所以不择时,反而变成了优势。
首先我们来看媒体的择时的两个美国最顶级的杂志的例子。 1979年8月13日,《商业周刊》登出一篇题为《股票之死》的封面文章。看这个标题就知道,是唱衰股票的。但是,在这篇文章刊登的时候,道琼斯指数为840点,这个点位几乎就是底部区域了。到了1983年5月,市场上涨了将近50%。
另一个故事更加离奇。1988年9月2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题为《买股票?没门! 》,并在封面上画了一只巨大的熊。当这篇文章发表时,道琼斯指数在2 000点左右。结果从那个时候开始,指数开始攀升,一直登顶达到9 000点。
既然顶级杂志都判断不对,何况那些小媒体呢?所以媒体的择时往往是不可信的。那么,专业的基金经理呢,他们的择时能力又如何?
我们从一个客观的统计指标,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于择时的勤奋程度,那就是换手率,也就是一定时间里把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换手率越高,说明基金经理越喜欢折腾,越勤奋地做择时的操作。
在上世纪40到60年代,美国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平均的年换手率是17%,这个不算高,意味着把股票全部换一次手,平均需要花五年多的时间。到1997年的时候,换手率上升到了85%。又过了十年,到2007年的时候,换手率上升到了105%,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年要把全部股票换一次了。
从数据可以看到,几十年以来,美国的基金经理在择时这件事情上是越来越勤奋,操作越来越多。但是结果呢?很遗憾,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美国股票基金的管理水平随着换手率的增加而有所提升。恰恰相反,由于换手率增加带来的费用增加,倒是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基金的业绩。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普通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我们知道很多散户买基金,是想挑时机申购和赎回的,不但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那么美国的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美国市场从1975年到1981年的第一季度,连续24个季度,投资者不断地从公募基金里面撤出资金,差不多撤出了初始规模的一半。在那么多人撤出基金之后,新的牛市就开始了。
1982年的三季度市场开始转暖,到1987年达到高潮。而在1987年的前九个月,投资者新进入公募基金的资金就达到280亿美金,很不幸的是,10月份股市就崩盘了。
以上是美国的数据,事实上,中国的数据和经验也是跟这一致的。就是说普通基金投资者的择时操作,往往也都是负收益。基金行业有句俗话叫作,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就是说基金好卖的时候,投资者抢购的时候,往往不是做投资的好时机。基金卖不出去的时候,投资者不愿意掏钱的时候,往往是做投资的好时机。
最后总结一句话,投资小白最简单的投资方式就是购买指数基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