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阅读解答了我昨天的质疑。
韩老师在阅读、识字、拼音同步教学中举例说明了自己的方法。并因材施教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拼音教学时,他说拼音教法要简化,教学课时要缩短,要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一节课教一串(6~8个)字母,学生不能熟练拼读音节不要紧,把字母认混了也不要紧,只要能按顺序念就可以了。用三个星期学完声母、韵母之后给每个学生印发两张名片大小的字母卡片,贴在课桌上、铅笔盒中,拼读时如果忘记了那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
这样的教法让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是如何学拼音的。就是母亲将声母韵母表贴在墙上。每天睡前和睡醒一定能看到的地方,睡前读一遍,睡醒再读一遍。反复识记,写作业拼读时不会就转头看一眼。周而复始,拼音掌握的特别扎实。
韩老师用短短三个星期教完拼音,给学生设了一个又一个“举三反一”的缓坡,让学生在阅读“实战”中提高熟练拼读的能力,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加识字量。她是这样做的:
1.拼读学生姓名。将全班学生的姓名写在大卡片上分发给他们,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集体学习。第一遍是集体拼读,按座次轮流领读自己的姓名,不会读的请“小老师”帮忙。能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拼出来的人,就可以拿着卡片做游戏。这样有趣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添了学生拼读的乐趣。有的学生早上、中午一到校就在教室里练习拼读,一天就学会了拼50多个同学的姓名。
2.阅读袖珍童谣。在拼读姓名的同时,学生手中已准备好简短的袖珍童谣。她依旧进行星级评价:一星评价,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评价,会读不带拼音的儿歌;三星评价,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除了全班共读的儿歌,书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读其他儿歌书,孩子们个个憋足了劲儿争星。
3.课本的教学。韩老师认为阅读应当先行一步。只有尽快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孩子们能自己读书了,课堂才能安稳下来。于是她以两天一课的速度练习写字,同时以一节两课的速度练习阅读。第1遍老师范读,让孩子们用手指着静静的听。第2遍,第3遍时他对着话筒大声读,学生跟着小声读。然后学生自己读,背过的人可以盖印章。背完一篇再背下一篇,有了正事干,在课堂上玩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捣蛋的孩子渐渐的也捧起了书。这个方法仍然采用星级评价:一星标准,读准课文。二星标准,背诵课文。三星标准,认识生字。他给学生打印了生字表,生字是从课文中找的,比教材中要求的二类字数量多一些,并标有页码,方便学生在课文中定位认读。
4.第N本儿歌的教学。读完课本后,韵语儿歌,成语儿歌等一本接一本儿歌书进入课堂。学生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上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人生奠基工程中承重量最大的基石已结结实实,稳稳当当地立起。
在文中韩老师以清晰生动的教学案例,讲解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识字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一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我在学习教学方法之余,感受到为师者的良苦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