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得人才难求
纵观华夏史册但凡成就一番伟业的君主多有良臣人杰辅佐。在开疆拓土的创业期君臣同筹打拼江山,萧何韩信之于刘邦,刘基徐达之于朱洪武,秦琼房相之余李世民。在瞬息万变的转折期君臣肝胆挽救危局,安史之乱时的郭子仪,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太平动乱里的曾国藩。在大厦将倾的倒计时仍然有一批忠贞之士秉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国守节奋战到底,崖山下文天祥挥泪高呼着千古名句,一生仕明的扬州守将史可法。
在浩瀚如烟海的史册中他们是当之无愧最为璀璨的一群人。我们应该知晓在盛世华章的背后是他们激情洋溢地挥洒才华,数十载披肝沥胆不求回报。
在封建社会中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难免决策失误。这时历朝历代的饱学之士便隆重登场为皇帝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为其规划最优路径,故而历代优秀的决策者都注重网罗人才招贤纳士,一道道求贤令的颁布一次次殿试的进行谱写多少君臣佳话。
一个统治者能否走远其一在于他的人才储备量。其二取决于他们对人才的信赖度,是言听计从or将信将疑权衡利弊or表面尊敬实则心怀嫌隙。
用人之道之不拘一格
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前有董卓张角袁绍后有魏蜀吴三国争霸,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用人水平的高低在奠定北方格局的官渡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帐下不乏优秀的文臣武将可他心胸狭隘妄自尊大对手下谋士的建议不理不睬,一批被关押至监狱一批被逼走投奔曹操终置其于死地,最终以曹操大获全胜统一北方告终。而三国的奠基人刘备,曹操,孙权的用人之道则各有千秋有又颇具水准,仇家之子狱中之犯贫贱之奴,不论身份高低贵贱都在各自主公的手下发光发热不少还成为各自阵营的股肱之臣。
三顾茅庐 来自互联网用人之道之不吝赏赐
人人都有追逐利益的心。纵使我再忠贞正直善良也不会无缘无故为他人效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凡事利字当头,利聚而来利尽而散;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情深义重,可情意不能当饭吃,在刘备集团壮大之时关羽张飞分别被授予要职担当一方。秦国尚武是历代传统可商鞅的军功爵制则犹如让猛虎添翼,他的出现极大的提升战士们的作战激情,与列国争斗既为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又为利封官加爵享荣华富贵,一改秦国往日世族垄断军功占有富饶之地的落后传统使得最终让秦国的明月朗照天下。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最先处于劣势的刘邦不惜成本地掷金笼络项羽旧部。
同理解放战争中分得土地反身做主的人民兵们也是如此。
用人之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最后以一篇千古名文为结尾
商鞅 图片来自豆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y Teax阳
https://www.jianshu.com/c/96a48f24ec1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