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用一个人在战争中的经历,看透了整个战争中人性的美丑,善与恶的博弈。
层层逼近,一步步剥夺生存的机会
故事的背景定位在二战,德国入侵波兰,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犹太人无辜丧命。
德军占领波兰后,开始了层层逼近、一步步绞杀的进程。
首先冻结了犹太人的资产,限制犹太人手里的流动资金数量;其次是让犹太人戴上特殊臂章,打标签、区别对待;再次是设置隔离区,将犹太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最后就是送入集中营屠杀。
在整个种族灭绝的过程中,犹太人的生存希望一点点被熄灭。从最初只是收缴资产,还没有太强烈的反抗,到戴上臂章产生愤怒,再到进入隔离区的无奈,再到能够一家人进入工厂干活的欣慰,最后坐上通往集中营列车的迷茫和恐惧。
战争下的人,难有尊严
在德国人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过程中,犹太人作为人的尊严一次次被无情践踏。
行走在街上的老人会被呵斥、推到街边排水沟行走;餐厅禁止犹太人入内;街道上的行人也会避开犹太人,甚至有人会直接辱骂;等待通过街道的人们会被拎出来和陌不相识、年龄身高迥异的人跳舞;正在家里晚餐的人会被突如其来的军人击毙,甚至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会被从窗上退出坠亡;想要逃走的人会被穷追扫射,就连尸体也要被汽车碾压。
战争笼罩下的人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做人的自由和尊严,战争让文明面目全非,暴露出极端恶劣环境下人类本性的扭曲。
死亡逼近,何去何从?
在饥寒交迫的日子,有人为了裹腹去抢老人的粥,粥洒到了地上,却像动物一样舔食;而有人却饿死街头;
有的人为了活下来,去德国工厂做苦力;
有的人为了生存,去充当犹警察,帮德国人治理犹太人;
但即便是这么卑微的仅仅是活下来的需求,都无法被满足,最终绝大多数人都是被莫名的击毙,或者送进集中营屠杀。
但即便是在死亡一次次逼近和威胁的时刻,钢琴师都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他拒绝成为犹太人警察;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也没有偷抢;当看到小孩被打,他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看到小孩奄奄一息、最终死去,红了眼眶,即便当时的他也朝不保夕;即便面临饿死病死的可能,不是被邻居发现,他都没有去请求最后的求助。
在灾难和不幸面前,很多人失去了体面,可是电影里的钢琴师,却保留了人性温暖善良的一面。
就像那些反抗德军而死去的犹太年轻人,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却死的很有尊严。
九死一生,活下来是偶然与善意的累积
电影里的钢琴师之所以能活下来,是一次次运气和别人善意的累积。
钢琴师首先遇到的是生存问题,被放到隔离区,没有钱,是请求别人才有了在餐厅弹琴的工作;第一次面临直接的死亡威胁是一家人即将乘坐去往集中营的列车,是犹太警察把他拽了下了,这让他失去了亲人,但却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到家园,满目疮痍、死尸遍地,没有去处的他来到了工作的餐厅,却遇到了和他一起躲避搜查的人,侥幸逃过一劫;逃过了搜捕的钢琴师来到了工地,每天通过干苦力生存,但因为失误被鞭打,幸运的他找到了热心正义的演员朋友,让他有了藏身的公寓、逃离了生活恶劣的工地;可惜好景不长,演员夫妇被捕杀,他也被隔壁邻居发现,走投无路的他根据纸条提示找到了最后的避难所,没想到是曾经彼此倾慕的多萝塔,但此时的多萝塔已婚并有了身孕,善良的夫妇又为他找了一个安顿的公寓,不定期地送食物过来,而长期的饥饿几乎要了他的命,幸好多萝塔在告别之际帮他请了医生;虽然钢琴师躲过了后来德军与犹太青年的交火幸存下来,但他却在一栋公寓里直接与德国军官碰面了,如果不是德国军官欣赏他的音乐才华,可能这一次他也会丧命。
试想,如果这一路走来,没有帮他的犹太警察、饭店里陪他躲避的店员、好心的演员夫妇、收留他的多萝塔夫妇、为他治病没有走路风声的医生,以及最后放他一条生路、并给他食物和衣服的德国军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钢琴师都会丧命。
而钢琴师能够活下来,就是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在和残酷嗜血的战争博弈的结果,或者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上帝让我们死里逃生。
战争夺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虽然战争结束了,钢琴师活了下了,并且再次回到华沙广播台弹钢琴,还举行公演,但是,战争夺走了很多无法再回来的东西。
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往日繁华的城市,还有原本美好的生活。
人们失去的不仅有亲人、朋友或爱人,还有原本未经战火洗礼的灵魂。
战争让城市面目全非,更让人的内心被硝烟弥漫,蒙上了抹不去的尘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