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北站至阳朔高铁站(二十几分钟),看似较近的距离,添了些麻烦。总以为到了高铁站,再转个公交就该到了县城,结果高铁站到县城,竟还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路程。
如果不是第一站去“兴坪古镇”不建议这么走(阳朔高铁站到古镇路程较近,五元必达)。
高铁站经过一个多小时到“凤鸣游客中心”这又站在了另一片土地上了。四周的山比起北方的来说,很有新意,不过本该清清爽爽的空气里,不知为什么偏偏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当然不是熟悉的雾霾的味道。
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来形容脚下的土地,似乎也很贴切。等了很久,公交慢慢驶过,像昨天一样,到了县城,又到了华灯初上的晚上。不得不承认,时间都是这么被花掉的吧,说看山水,倒不如说是出来坐车的。
吃完东西,开始去“阳朔西街”闲逛,比起昨天晚上桂林不满意的街景,这里当然是很让人愉快的。店铺与行人构成的都市夜景里,尽显着盛世的繁荣,突然间,就好喜欢这种热闹,也很享受这种热闹。
走过一家桂花糕店铺,被眼前的“机器人”吸引,天真地以为是什么类似的道具,整个机身该由工具组成,毕竟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确实有些店铺前会用一些机器人来吸引顾客呢。不想有孩子过来,这机器人竟很友好地伸手出来与孩子握手。
仔细一看,原只是用道具包裹的店员而已,桂林现在的天气,很多人还在穿着裙装,想这机器道具里的人,脱下这身行头,该是大汗淋漓的吧。
生活从来不易,对于门店里的店员,街上的所有行走的人该是他们的“观众”对于街上的人来说,店里的一切又都是自己眼里的风景。
仰头看天空,星空是不见的,唯有眼前一片耀眼的灯光,我当然是如一些人一样,舍近求了远,走出生活很久的,一样有耀眼灯光的第二故乡,来到这远方,图的是什么,答案依旧不明朗。
但我想,游历过大街和小巷,走过山川和桥梁。总有一个时刻会让我明白,将世界装入心中,原本那些生活里的锁碎,便算不得什么了。
想将“一纸时光”递与你,告诉你,时光虽快,希望此生你我不弃。
转头看见这群小哪吒,又会想,我本是“逍遥又自在的小妖怪”,到底是不该这么矫情的。
充分发挥花痴的本事,偷拍……
走进“百家姓”小店,看着一排排的姓氏起源,顿感自己文化的浅薄,好好学习该是一生不变的口号。
拾起一束光,将那些令人留恋的过往,通通掩埋在岁月里。
像孩子一样,时而席地而坐,时而奔跑在街上。
走进“老板娘卖8块”的店里。
去看一看“老板娘”,商业噱头里,好奇心也会被大大地满足。
来到深情演唱的歌者旁,感受原汁原味的异乡。
再走过“失恋博物馆”。
看一看那些爱情里的忧伤。
夜色就这么越来越浓,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早上推开窗,看着远处那一座座山,想象如果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小城,不知会是什么样子,是依然热爱这片土地,还是早已奔赴他乡,估计多半是后者吧。就像现在的自己,一遍遍逃离熟悉的地方,一次次奔向远方。
有朋友说,到阳朔不坐竹筏不算来过,那我这次只好算预热了。
最初想去“十里画廊”或是“遇龙筏”景区,查路线似乎都不属于近距离,外加上网络上对景区评价并不十分友好,犹豫之时,又想如若退了房,背包便是负担。多住一天,又恐耽误了另外的行程。
安全起见,只决定去附近公园小转。下午再去坐一坐船,如果还能有时间,“兴坪古镇”当然也要去。
北方来南方,天气由冷变热,衣服一件件脱下堆在背包里,坐竹筏固然有诗意,可要是背着沉重的壳……
如果说一座城人民过的好不好,看看街景,走走公园,一定能深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了吧。
于是,简单吃完早点,付钱时有点迷糊,本想换点零钱备用,还没开口,店主将几十块递过来,其中一张十元钱,颜色鲜艳到奇怪。叫店主换完,店主理直气壮:“这是新钱!”
“新钱?那你自己留着。”我还没近视到连颜色都不能辨识,更何况这些年数钱的工作没少做,真假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有时候很希望一些风景如画的小城能够得到开发,那样交通就会很便捷,有时候又希望那些小城能保有最初的风貌,那样,人们或许就会拥有最初的质朴……
阳朔是没有哈啰单车一样的共享单车的,在路上偶遇一辆小黄车,激动之余只得猜想,这货该是“偷渡”过来的吧,不然何以孤零零立在街上,又被悄悄上了锁?
学习这座城里的居民一样,一路溜达到“阳朔公园”,无处不在的广场舞,散落在公园的各个角落,也散落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
听着“狼烟起,江山北望……”“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看着碑文,看着碑顶的雕塑,再看看那些“舞神”们。
想起小的时候读课文读到革命先烈的舍身忘我,并无太多感觉。或许越长大才越能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苦恼,但现在不愁吃穿的生活,却都是那些革命先烈誓死换来的。
前行进山,在山坳里往来徘徊,是另一种感受。与北方的家乡相比,这里有着独特的悠闲。曾写过一篇《向往,是因为那一切还没有实现》的文字,开篇提到过一个梦境。而这里,像极了那个梦境。
四面环山,鲜花成片,蜂起蝶飞,树木繁茂,唯一不大相同的似乎只是少了梦里那天空里的晴朗无云,多了点雾气而已。
走向另外的方向,“钟灵山”悄然入了眼,山下的一面崖壁上刻着徐霞客当年游历这一带岩洞的内容,没想到上午的小转,竟误打误撞再一次踏寻了古人的足迹。
几分钟到达山顶,不知前方是不是昨晚走过的西街方向,但是谁在乎呢?或许我只是喜欢站在山项看一座城的感觉,就像从小到大,无数次站在家乡的山顶,去俯瞰那座小村庄的全貌以及更远处的群山。
山腰间偶见一抹新绿,这种新绿应该有许多吧,一茬又一茬,催老了上一茬,又繁衍出了另一代。
山间只我一人,遥想当年徐霞客游历此地时,是不是也会感叹人生短暂,岁月的变迁呢?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也许山早已不复那时的山,水也不再是那时的水。
但能有幸生在这个交通便利的时代,有幸生活在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有安全保障的国度。有幸在一个能到处跑的年纪里忽然醒悟不该躲在城市一隅,做一个“日行千里不出城”的小女子。
这才是最大的幸运。
旅行的意义我到现在依然没懂,是开阔眼界,还是救赎一颗自认为沧桑的心灵。或许无非只是想将心灵偶尔放逐,让新的记忆混合在旧的记忆里,而不只被旧的记忆所填满。
绕过“钟灵山”走向公园的另一个出口,那里是“碧莲洞”的所在。景区或是为了节省导游体力,看游客只我一人,便希望我和还未到达的旅行团一起,于我倒也合意,只我一人外加导游,岩洞或许太清冷了些。
一路跟着导游行走,声音被自然屏蔽,注意力早就飘向了那些钟乳石,每一个独特的造型里,都被标注了能够形容这一造型的名字。
灯光的作用下,钟乳石变得多彩无比,待旅行团稍稍走远,听着岩洞内播放的轻音乐,看着岩洞里独自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忍不住问她:“没有游客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点害怕。”
工作人员微笑:“刚刚来的时候很怕,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告别工作人员,继续向前,看了投影在岩洞壁上的“碧莲洞传奇”。
洞内又同样像其他景点一样说着“为扩大景区宣传,特赠送游客照……”
见前方有一小洞天,人们陆续走出,才发现,原是徐霞客的雕像,岩壁上是徐霞客的真迹“洞分八门,勾连曲畅。”
返回岩洞,看着那些造型奇特的钟乳石,想着若是没有灯光,那么,黑不见光的岩洞,是否会真的黑的怕人?可无论如何,当年五十几岁的徐霞客来时,洞内该是漆黑一片。
不禁想到,为了自己毕生的理想,风餐露宿,黑暗中摸索出来“洞分八门,勾连曲畅”,该需要多大的勇气?
刚刚为游客拍完照的摄影师,无聊地倚靠在徐霞客雕像所在小洞口旁,面无表情地划拉着手里的手机,是的,也只有在这洞口,手机才能正常接收外界的信号。
这工作应该是枯燥无味的吧,昏暗的洞中,只走一遍是新奇,两遍呢?无数遍呢?
走出岩洞,到了取相处,见一背着小孩子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为游客寻找自己的照片,哪里的人生活都不易,愿此生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