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作者: 丝语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07:27 被阅读0次
    云南洱海之行

          人为何要远行?当大脑空闲下来的时候,“远行”二字便会不经意间跳出来。也许是厌倦了太过熟悉的四角天空,像井底一只青蛙般仰望,片片白云,点点繁星,白昼交替,俨然熟悉不过再熟悉了,甚至麻木!这些因素也只是表面的。渴望颤栗,似乎才是最好的答案。一个人,无论多么新鲜的生命,如果在一个生存点上搁置太久,就会褪色、发馊、变质。感情就会疲倦,思想和呼吸遭到压迫,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想象力如衰草般一天天枯萎······

        法国诗人阿兰说:“对于忧郁者,我只有一句话,向远处看。如果眼睛是自由了,头脑便是自由的。”自己虽不是忧郁者,但是每年,我还是会来一次任性的出走远行。无论是从小城市到高楼耸立大城市,抑或古城古镇,还是远行到青山绿水间,每一次出门,都是精神与心灵的洗礼。那些行程,会让我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烦扰,暂时忽略於堵心胸的垒块。

        “出走”—可以理解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私奔”,一种对现时生存秩序和栖居方式的反抗或突围。永远记得多年前的出行,那是一次顶住压力的出行,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顶住来自家人的压力,千难万难请了一周假,跟先生飞向七彩云南,当飞机启动,慢慢盘旋上升,心儿止不住砰砰跳,飞过城市峡谷,朵朵白云,映入眼帘,唾手可得。当夜晚降临,脚下妖冶、眩迷的霓虹灯出现,美丽的凤凰机场,带点忧郁的民族音乐,无比澄澈的空气,异域民族风情,带给我这个异乡人无与伦比的颤栗,久盼的自由与舒畅,就像一个越狱成功的囚徒,终于甩掉了跟踪和监视的感觉。

        从熟悉的生态圈闯出来,陈旧的生活总是令人厌倦与恐惧,也许只有陌生才会激起生命的震颤与亢奋。追求精神食粮的人,不是破万卷书,就是行走在路上,梦想总是执拗地洒向远方。重要的是前行,而非去何处。云南之行回来之后,跟我的学生们滔滔不绝讲了两节课的“云南印象”西双版纳的篝火、充满原始气息的寨子,让呆滞的生命变得灵动起来;美丽多情的丽江,清洌洌的玉龙雪山的水,像一快流动的蓝宝石,惊艳了你的眼,那古城充满民族风情的手鼓,演奏者忘我的投入,让人流连返;美丽而浪漫的大理,多情的苍山洱海,不由想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明白了,这些诗句为啥走进人们的心中,那是有感而发,那是心中的情愫向外的喷发······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从未有过的专注,带着新奇,把梦想种子种在他们的心底。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外面世界如此斑斓,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走出家门,去外面世界逛逛呢,如此不枉来人世间一趟。

        “远方”就像一只妩媚的寂寞太久的狐,吸引着我前行。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呆腻了,就渴望换种新的活法,渴望着地域的改变能唤醒内心渐渐熄灭的东西。渴盼一场浪漫的邂逅,渴盼遇见一颗说不出名的树,就像席慕蓉笔下“那棵开花的树”浑身充满了故事,带着忧郁的梦,与你相遇。让想象力丰满起来,让逐渐失去灵性的生命,渐渐鲜活起来!再后来,远方逐渐演变升级为离开,每年的远行似乎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让故乡充满诗情画意,让其不再是审美的疲倦。这种思想的很像钱钟书《围城》中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种矛盾的心理不仅仅用于婚姻,似乎也很适用于远行离开的心理。

        梦想总是积极的,它激励人们朝向美好出发。渴盼换种生活,让平静变得绚烂斑斓,一颗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一触即发。折腾永远是生活的必需品,不安于现状,不拘泥于固有的生活圈子,朝向梦想是最合理的解释。中国传统的思维“安土重迁”似乎又压抑着这种远行的梦想,在归去来兮之间,不知不觉间,生命已垂垂暮老。我崇拜庄子天马行空的思想,让《逍遥游》成为千古名篇,雄奇怪诞、汪洋恣肆!我无法做到庄子物我两忘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做到真正的“逍遥”。我只能在现实中远行,在现实中梦想,在现实中“瞎折腾”,以此唤醒内心渐渐衰老的生命之火。“我思故我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长河不止,梦想与追求永无止境······

    写于2019年8月22清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ga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