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117)
黄岐之
“经脉根原”(一)
[摘录1] 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者,事之常也。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收敛之极,乃断绝而不行,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
其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也。肾肝阴旺,经脉凝冱,既堙郁而腐败,乃成块而紫黑,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长养,是以成孕而怀子。譬之于土,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使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和司令,亦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全昧此理。滋阴凉血,伐泄生阳,变膏腴之壤,作不毛之地,摧后凋之木,为朝华之草。目击此风,良深永叹!仲景垂温经一法,吹邹子之暖律,飘虞地之熏风,古训昭然,来者当熟复而详味也。
[意义] 经脉(经络)是风木之所化生。人与天地相参(相互对应),与日月相应。《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海潮)西盛,鱼脑充实,蚌蛤肥实,经脉满溢;月晦则海水(海潮)东盛,鱼脑减实,蚌蛤虚实,经脉衰弱。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是事情的规律。
金(肺)主收敛,木(肝)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收敛之极,乃(于是)断绝而不行,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中途)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不必细说)。
其(如果血)凝而不解是水(肾)寒而木(肝)郁所至。肾肝阴旺,经脉凝冱(冻结),既堙郁(郁结)而腐败,乃(于是)成块而紫黑,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盖)经水之原,化于(来自)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二脉),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温和)长养,是以(因此)成孕而怀子。譬之于(比如)土,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使(如果)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阳气)和司令(基因密码),亦(也)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医),全昧(不明白)此理。滋阴凉血,伐泄(泄漏)生阳,变膏腴(肥沃)之壤,作不毛之地,摧后凋(摧毁凋零)之(树)木,(变)为朝华之草。目击此风(眼见此现象风气),良深永叹(良心深处叹息)!仲景垂(流传后世)温经一法,吹邹子(阴阳学创始人)之暖律,飘虞地(帝尧南下的领地)之熏风(和风),古训昭然(显现),来者(后人)当熟复(重温)而详味(明确本义)(也)。
[感悟] 经脉(经络)是风木之所化生。人与天地相参(相互对应),与日月相应。《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经脉满溢;月晦则经脉衰弱。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是客观的规律。
金(肺)主收敛,木(肝)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收敛之极,于是断绝而不行,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中途)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不必细说,理应如此。
如果血凝而不解是水(肾)寒而木(肝)郁所至。肾肝阴旺,经脉冻结,郁结而腐败,于是成块而紫黑,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
经水(月经)之原,来自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形成血。《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二脉),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两性相交),煦温和长养,因此成(怀)孕而怀子。比如土,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如果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气和生育基因密码,也成寒谷不生。
后世庸医,不明白此理。滋阴凉血,泄漏生阳,变肥沃之壤,作不毛之地,摧毁凋零之树木,变为朝华之草。眼见此现象风气,良心深处叹息!仲景流传后世温经一法,隐含阴阳之法则,飘虞地之熏和风,古训显而易现,后人应该重温而明确本义。
[摘录2] 闭结
经脉闭结,缘于肝木之郁。血者,木中之津液也。木性喜达,木气条达,故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遂,则经血凝滞,闭结生焉。
乙木既陷,甲木必逆。乙木遏陷,温气不扬,则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经脉燔蒸,而升降阻格,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既阖,而经热又作。热日作而血日耗,汗日泄而阳日败,久而困惫尪羸,眠食废损。人知其经热之盛,而不知其脾阳之虚,误以凉营泻热之药投之,脾阳颓败,速之死矣。其肝胆固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之,未可专用清凉也。
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之左升也。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则经脉不通,以其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也。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者。其肝木之陷,咎在于脾;其胆木之逆,咎在于胃。己土不升,则戊土不降,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非第肝胆之过也。若见其闭结,辄用开通,中气已亏,再遭攻下,强者幸生,弱者立毙,十全二三,甚非良法也。
[意义] 闭结
经脉(经络)闭结,缘于(由于)肝木之郁。血是木中之津液。木性喜达,木气条达,故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遂(顺),则经血凝滞,闭结(产)生(焉)。
乙木(肝)既陷,甲木(胆)必逆。乙木遏陷,温气不扬,则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经脉燔(烤)蒸,而升降阻格(阻挠),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既阖(合),而经热又作。热日(每天)作而血日(每天)耗,汗日(每天)泄而阳日(每天)败,久而困惫尪羸(指瘦弱之人),眠食废损(寝食失常)。人知其经热之盛,而不知其脾阳之虚,误(错误)以凉营(气)泻热之药投(治)之,脾阳颓(衰)败,速之(加速)死(去)(矣)。其肝胆固(本)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之,未可(不必)专用清凉(也)。
(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之左升(也)。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郁阻滞结),则经脉不通,以其(所以)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也)。(未有)脾阳(不)健运,(则)木陷而血瘀(者)。其肝木之陷,咎(过失)在于脾;其胆木之逆,咎(过失)在于胃。己土(脾)不升,则戊土(胃)不降,中气莫(不)运,故四维不转,非第(不仅)肝胆之过(也)。若见其(经脉)闭结,辄用(随便使用)开通,中气已亏,再遭攻下,强者幸生,弱者立毙,十全二三(病愈十中没有二三),甚非(绝非)良法(也)。
[感悟] 闭结
经脉(经络)闭结,由于肝木之郁。血是木中之津液。木性喜达,木气条达,故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顺,则经血凝滞,闭结产生。
乙木(肝)既陷,甲木(胆)必逆。乙木遏陷,温气不扬,则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经脉烤蒸,而升降阻挠,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既合,而经热又作。热每天作而血每天耗,汗每天泄而阳每天败,久而困惫瘦弱,眠寝食失常。人知其经热之盛,而不知其脾阳之虚,错误以凉营(气)泻热之药治之,脾阳衰败,加速死去。病人肝胆本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之,不必专用清凉。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之左升。水寒土湿,木气不达,郁阻滞结,则经脉不通,所以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脾阳不健运,则木陷而血瘀。其肝木之陷,过失在于脾;其胆木之逆,过失在于胃。己土(脾)不升,则戊土(胃)不降,中气不运,故四维不转,并非肝胆之过。若见其(经脉)闭结,随便使用开通,中气已亏,再遭攻下,强者幸生,弱者立毙,病愈十中没有二三,绝非)良法。
[摘录3与(注释)] 桂枝丹皮桃仁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桃仁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丹参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庶/虫)虫。脾郁,加砂仁。
[摘录4]崩漏
经脉崩漏,因于肝木之陷。肝木主生,生意畅遂,木气条达,则经血温升,不至下泄。生意郁陷,木气不达,经血陷流,则病崩漏。
木气疏泄,血藏肝木而不致疏泄者,气举之也。气性降而血性升,气降于下,又随肝木而左升,血升于上,又随肺金而右降。血之在上者,有气以降之,血之在下者,有气以升之,是以藏而不泄也。肝木郁陷,升发不遂,气愈郁而愈欲泄。木欲泄而金敛之,故梗涩而不利;金欲敛而木泄之,故淋漓而不收。金能敛而木不能泄,则凝瘀而结塞;木能泄而金不能敛,则滂沛而横行。
其原全由于土败。土者,血海之堤防也。堤防坚固,则澜安而波平,堤防溃败,故泛滥而倾注。崩者,堤崩而河决;漏者,堤漏而水渗也。缘乙木生长于水土,水旺土湿,脾阳陷败,不能发达木气,升举经血,于是肝气下郁,而病崩漏也。后世庸医崩漏之法,荒唐悖谬,何足数也。
[意义] 崩漏
经脉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因于肝木之陷。肝木主生,生意畅遂,木气条达,则经血温升,不至下泄。生意郁陷,木气不达,经血陷流,则病崩漏。
木气疏泄,血藏肝木而不致疏泄是气举之。气性降而血性升,气降于(在)下,又随肝木而左升,血升于(在)上,又随肺金而右降。血之在上者,有气以降之,血之在下者,有气以升之,是以(因此)藏而不泄(也)。肝木郁陷,升发不遂(顺),气愈郁而愈欲泄。木(肝)欲泄而金(肺)敛之,故梗涩(瘀滞)而不利;金欲敛而木泄之,故淋漓而不收。金能敛而木不能泄,则凝瘀而结塞;木能泄而金不能敛,则滂沛(形容血流多)而横行(崩漏)。
其原(原因)全由于土败。土(脾)是血海(冲脉,在调节妇女月经方面起重要作用)之堤防。堤防坚固,则澜安而波平,堤防溃败,故泛滥而倾注。崩者,堤崩而河决;漏是堤漏而水渗。缘(由于)乙木(肝)生长于水土,水旺土湿,脾阳陷败,不能发达木气,升举经血(血液和一些脱落的子宫内膜、子宫颈粘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混杂液体),于是肝气下郁,而(患)崩漏之病。后世庸医的崩漏之法,荒唐悖谬(荒谬),何足数也(不必去说)。
[感悟] 崩漏
经脉崩漏,是由于肝木之陷。肝木主生,生意畅遂,木气条达,则经血温升,不至下泄。生意郁陷,木气不达,经血陷流,则病崩漏。
木气疏泄,血藏肝木而不致疏泄是气举之。(肝升肺降)气性降而血性升,气降在下,又随肝木而左升,血升在上,又随肺金而右降。血之在上者,有气以降之,血之在下者,有气以升之,因此藏而不泄。肝木郁陷,升发不顺,气愈郁而愈欲泄。木(肝)欲泄而金(肺)敛之,故梗涩(瘀滞)而不利;金欲敛而木泄之,故淋漓而不收。金能敛而木不能泄,则凝瘀而结塞;木能泄而金不能敛,则血流多而崩漏。
其原因皆由于土败。土(脾)是血海(冲脉)之堤防。堤防坚固,则澜安而波平,堤防溃败,故泛滥而倾注。崩是堤崩而河决;漏是堤漏而水渗。由于乙木(肝)生长于水土,水旺土湿,脾阳陷败,不能发达木气,升举经血,于是肝气下郁,而患崩漏之病。后世庸医的崩漏之法,荒唐荒谬,不必去说。
[摘录5与(注释)] 桂枝姜苓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干姜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漏。
[摘录6与(注释)] 桂枝姜苓牡蛎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干姜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血崩。
气虚,加人参。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