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明水净夜来霜。两首霜降时节秋词,明快而励志,值得品读

山明水净夜来霜。两首霜降时节秋词,明快而励志,值得品读

作者: 冰是睡熟的水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04:13 被阅读0次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寒易逝,万物萧瑟,常引人悲叹人生的短暂,惹人愁思。此时的诗句多有悲秋伤怀的感慨。

    但也不乏明快、激昂的诗作。

    陆机说:“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想到霜花,就让人心生敬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夕晖晚照,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如烁彩霞,这是秋天蓬勃的生命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不仅色彩斑斓,更多了份成熟沉稳与厚重。

    共同品味两首秋词,一首明快,激昂,一首从容淡然,都是晚秋之赞歌。

    ①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秋天,山明水净,夜晚已有了寒霜;树叶有的变成了深红色,有的则呈浅黄色,深红的树木在浅黄中尤其显眼,红树间疏黄。这时登上高处,已有清寒。远处秋色如画,却比喧闹的春色多了沉稳与静谧,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提起刘禹锡,人们自然想到赞美秋气的诗词: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热情的歌讼了秋天的美好,大气、自信、励志,是一首非同凡响的秋之赞歌。这是《秋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是刘禹锡所写的组诗,大概作于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期。刘禹三十多岁,青春好年华之时,却遭到仕途打击。在万物萧条的一个秋天,他唱出了这两慷慨激昂的励志高歌,在众多的悲秋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如果说,第一首诗赞美的是“秋气”,这首诗则从“秋色”入手。一般人眼中,秋色是萧条、灰暗的,而刘禹锡笔下的秋色则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山明水净”是秋山、秋水的主要特点。这种美不同于春日之明媚喧闹,它于静谧之中,自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朴实感。

    秋日多霜,霜不仅为秋天带来阵阵寒意,还染红了枫叶,染黄了银杏。红黄均是明丽的色彩,给秋天带来无限的生气;但同时又保持着沉静之气,不会令人眼花缭乱。因此,作者末句说,秋色不会像浓艳的春色一样,让人轻狂。这句以“春色嗾人狂”的对比,衬托出诗旨,形象生动。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生的执念。勇气,是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刘禹锡在人生的低谷,并没有消沉下去,面对险恶的环境,他唱出非同凡响的秋歌,这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初心的执念。这两首秋词,是秋之赞歌,更是人生的赞歌。

    ②唐·李商隐《菊  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赏析:诗人笔下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西下,时光流逝。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喜爱。

    诗人笔下的菊花,并不是陶公喜爱的开在田野里自由生长的秋菊,应是园林深宅里培育的名花,犹如舞台上的美人,终究没有疏篱间的野菊来得清新可人,其实晚秋时节,山村乡野偶尔邂逅的一簇黄花,寂寞地开,寂寞地谢,却才是投入你心间的怦然。

    霜降,秋的尽头。树叶辞了高枝,山野别了林红,正酝酿着冬的宁静。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每一程时光都有自己曼妙的风景。

    愿你优雅向晚,愿你从容向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明水净夜来霜。两首霜降时节秋词,明快而励志,值得品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h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