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媜
13岁的少年,空中追着雪;
84岁的老翁,屋中躲着雪。
他们是我的儿,我的父。一老一小。父从13岁路过,从追雪中飞过;儿将走向耄耋,躲在父一样的老屋里。而我,站在他们之间,望着我的13岁慢慢走向青年,中年和老年。雪能永恒,来了走了,还能再来。人却不能,来了,还得走。可走了就走了,永远的走了。珍爱生命。
下午上完第7、8节课后,天已暗。我急切地收拾好教材、教案、讲义、u盘、手麦等物,抽空去了趟女厕所,匆忙回家。
这是我上课的常态。今天朋友圈被雪刷屏了。我无暇细看雪。我心里想得是我正上初二的儿子,他需要吃完饭。
今天上午在乘地铁去上课的路上,趁机我把雪着实在心中把玩一番。也只有在这时,我才能有心情和时间在心中演绎诗意和浪漫。雪是永恒的,世世代代它一直在,虽然在世间断续出现,但是永不消失。不像一个人。来人世几十年。然后又消失了。来了就没了,永远消失了。可雪来了,走了,仍会再来。真想活成雪。雪是潇洒的,来时不打招呼,走时也悄然无声。在人间洋洋洒洒走一回。管你喜欢还是讨厌。不像人,一言一行,常常考虑他人的感受。如果被他人肯定、喜欢、欣赏和热爱,就觉有价值,反之,就郁郁寡欢,甚至绝望,更有甚者不活了。雪是公平的,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它都均匀地落到每一个人头上,不会因为你高贵,就多落一些,也不会因为你卑微,就少给一点。
我爱雪呀。但是我没心情像一个少女那样肆无忌惮地在雪中大笑大喊。因为我心中爱的是儿子。生活的无奈,儿子已经填满我的世界,没有空间留给他人和万物。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生活的最大动力就是自己的孩子。今天早晨我洗澡时,想着我的年幼的儿子,在世界上只有我有能力有条件去爱他,心中就五味翻腾。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是不同的。当我看到周围有人有完整的家庭,有殷实的家产,有较多的社会支持系统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真有完整幸福的人。虽说每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也有各自的幸福,但为什么偏偏有人去体味苦难呢?想想真是不公平。但这就是命,得接受。
听说单位前几天死了一个人。在课堂上。中年。死前深夜做课题。听到消息,人们似乎在谈论着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国度的人。我突然想哭。追忆以前在自己厌恶的岗位上万份努力地工作了十几年时间。有时为了一项紧急大任务,常常加班到天明。身体严重亏损。我如果倒在课堂上,人们也会议论我也像议论那个人的死一样,漠然地、没有波澜地谈论着。悲哀。
人们不关心一个陌生人。这很正常。但是对于生命的逝去这么漠然,让人不解。其实,自己何尝不是一样的漠然呢?我又能高尚到哪里去?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活得太普通,死了也是平庸的。前日还说说笑笑,今日就阴阳两隔。唏嘘不已。
有时,人真不如雪有深情。想到这,我顿时明白了作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为何如此震慑心魄。相比人,他更热爱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比人更有情。他写猪狗的灵魂、但不是写猪狗不如;他写风雪的悲凉豪迈,但不是写风花雪月。他把一切万物看作有灵的、有情的。二十年后回到老家,他为再也看不到成群的狗儿哭泣。而我们人不会因为一个陌生人的离去而哀伤。
雪比人有情。我爱雪。但我更愿意爱人。
网友评论